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回忆在抗美援朝的日子里

  • 双杨孔家庄
楼主回复
  • 阅读:18361
  • 回复:30
  • 发表于:2013/7/14 16:21:13
  • 来自:陕西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琼海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60周年 

回忆在抗美援朝的日子里

杨 茂 森

我是一个中国人民志愿军老兵,今年84岁,60年前我经历了朝鲜战争炮火的洗礼,主要是从事围绕朝鲜停战谈判的通信工作。今年7月27日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60周年,现将我2005年写的【一个老报务员的回忆——解放战争到抗美援朝前后】一书中的有关章节重新整理出来,以纪念这个不平凡的日子。

主要内容有:
一、第一次赴朝:安东待命、奉命返京
二、第二次赴朝:志司路上 
三、志愿军司令部
四、速调回国
五、第三次赴朝:开城路上
六、开城(一):工作、生活
七、开城(二):停战谈判见闻
八、板门店:交换战俘、签字大厅
九、沸腾的开城:喜迎祖国慰问团、观看著名文艺团体、艺术家的精彩表演
十、凯旋回国 

一、第一次赴朝:安东待命、奉命返京

1951年11月,我从通信部总台调到部里,准备赴朝鲜执行新的任务。部里组建五台通信(电台)车,共抽调二十五人,每台五人(报务员、见习报务员、机务员、驾驶员、发电员各一人),报务员为车长。五台通信车中,美式GMC十轮大卡车两台,各有500瓦发射机一部;苏式嘎斯车三台,各有200瓦发射机一部。每台车各配发电拖车一部。我带一部500瓦大车,有见习报务员赵钢、驾驶员徐鹏飞等。其他车上的报务员有张占山、边燮悌等。这些人是经过严格审查筛选出来的。要求政治上绝对可靠,技术熟练能单独工作。罗副部长在他的办公室里亲自接见大家进行了谈话,当场要来个人档案亲自仔细审查。经过二十多天的准备一切就绪,出发前换上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服,并要求我们彻底清理自身一切与解放军有关的痕迹,连相片和私人信件都不许带。

出发前,通信部部长王铮、副部长刘寅两位我军通信兵的创始人、老红军专门接见了大家,王部长特别强调这是我军历史上第一个通信车队,担负着极其光荣的使命,要求大家发扬我军光荣传统,遵守纪律,圆满完成这一重大任务,我们受到极大鼓舞,满怀信心地准备开赴朝鲜前线。部里还明令宣布:“通信车队由杨茂森统一负责,所有党团员组成一个党团支部,由杨茂森任支部书记。”遵照部里决定,五台通信车由我和徐鹏飞押运用火车运往安东,其他二十三人乘火车直奔安东。我们在西便门连人带车上了火车,当晚便出发。因为属于军列一路很少停车,天一亮就到了沈阳。我和徐鹏飞坐在驾驶室里,一夜之间不仅满身满脸积了厚厚一层火车喷出的烟灰,而且几乎冻僵。后来我们很快到了安东沙河车站,前往西北两公里九道沟处的通信部器材转运站,站长李福田把我们安顿好,就住下来待命。

本来我们的任务是等朝鲜停战协定签字后,分赴南朝鲜五个口岸(仁川、大邱、釜山、江陵、群山)为我方停战监督小组提供通信联络工作。我去的是釜山。可实际上板门店谈判谈谈、停停、打打,进展缓慢,我们只得无限期等下去。为了安全,我们五个报务员分别睡在自己车内。安东冬天特别冷,车内没有取暖设备,身上的棉衣,大衣再加一条薄棉被实难御寒。晚上脱掉的大头棉鞋,次日早晨冻得像冰疙瘩一样,硬穿在脚上咣当咣当只响,白天热脚溶化,晚上又冻得硬梆梆,日复一日,一冬天没有干过。一天三顿高粱米饭,吃的萝卜白菜,几个月很少闻到肉味。

安东,这个过去还不太知名的中等边陲城市,从1950年10月起她就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的著名城市,被国内人民和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誉为“英雄城市”。这里没有地面战争,但处于紧张的战争状态。敌机几乎天天侵入我安东上空,特别是利用夜间云层低能见度差,更是肆意骚扰,派大批B—29轰炸机低空轰炸鸭绿江大桥和新义州地区目标,炸弹爆炸火光冲天,震的我们的通信车不停地颤动,散落的弹片掉在附近的房顶上。每有警报,便见我高射炮对空射击发出的声光和探照灯的光柱像大型烟花一样,交织在一起。迫使敌机不敢飞得太低,有效地保护了各种重要军事设施的安全。白天,从沈阳、安东等地起飞的我米格—15喷气式战斗机,拉着长长的白烟,几十成百架直冲云霄,在鸭绿江、朝鲜上空与敌F—86空战。不时有银白色的物体轻飘飘掉下来,我开始以为是被击落的飞机残骸,后来才知道是空战时为减轻重量而扔掉的副油箱,双方在高空盘旋射击,也分不清敌我机,有时能看到被击落的飞机掉下来,跳伞的飞行员缓缓降落。随着我空中力量的提升加强,敌机也不敢轻易侵入朝鲜北部地区。

安东的人民不愧为英雄城市的人民!人们对不断响起的警报习以为常,城市秩序井然平静,市场商品应有尽有,市民生活如常,但是,一切景象告诉人们,这里离前线不远,战争就在对岸,日夜有军列、卡车、铁甲战车以及看不到头尾的志愿军队伍开向前方。横跨在鸭绿江上南侧的公路桥去年已被炸毁,只剩下高低不一的桥墩。北侧的铁路、公路两用桥任凭敌机作为重中之重的目标日夜狂轰滥炸,四座‘人’字形钢架支撑拉索着的桥梁,像珠穆朗玛峰巍然不动,成为打不烂炸不垮的钢铁运输线,它驮载着中国人民的英雄儿女和来自祖国各地的物资源源进入朝鲜,和朝鲜人民一起并肩打击号称世界无敌的美帝国主义。

1952年在安东过了春节,我们已在这里待命三个月,停战达不成协议,入朝又遥遥无期,三月的一天通信部齐福华(同事称齐胖子)科长来到安东,传达了部里的决定让我跟他一起回北京执行接受新的任务。其他同志以后都陆续进入朝鲜。

我本来是要过江的,而且也穿好了志愿军服装,但在这与朝鲜只有一江之隔的安东一呆就是三个月,终于没有“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成为一个真正的最可爱的人。当我离开安东前站在锦江山上俯视鸭绿江时,禁不住自言自语道:“我什么时候才能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志愿军啊!”

我随齐科长返回北京,平时不爱说话少言寡语的他,一路上态度随和有说有笑,吃饭总是他掏腰包,当然打水跑腿是我的事,但一到部里,他又跑前跑后帮我安排食宿,领我洗了三个月来第一个热水澡。看到总台领导和同事,他们惊奇地问:“你咋这么快又跑回来了,什么事?”我说我也不知道。一位领导噢了一声,表示他已知道是什么事。原来是部里要重新组成通信车队,准备参加朝鲜战争停战协定签订后,我外交部、中国红十字总会组织的赴南朝鲜慰问我被俘战士的代表团。车队由总台组长吴培业负责,报务员有我和贾春阁及各类专业人员共十人。与上次不同的是这次暂时不配通信车。我们和代表团的其他人员都集中住在西河沿某饭店。这是一处三层楼四合院带天井的上等饭店,是我第一次住这样的高级饭店,对从来没有用过的钢丝床、坐便池、浴盆都很新鲜。热情的吴佩业同志,把我带上楼顶,眺望指点前门、天安门、故宫、煤山、北海白塔、天坛、北京饭店等高大建筑。处处醒目磅礴,令我久久难以忘怀。




代表团正式代表是从各有关部门抽调的,我们的任务是保障通信联络工作。所有人员必须以文职身份参加。团里给每人发了一件丝绸蚊帐,发给正式代表和我们电台的三个干部数量不等的现金,自行购置衣装为主的必需品,凭发票报销。我购置的是:便装一套及手提皮包、帆布皮箱、行李袋各一个。代表团的部分活动也吸收我们参加,在总政(今大会堂南侧)礼堂听了中国红十字会长、卫生部长李德全(冯玉祥之妻)关于中国及国际红十字会情况介绍,这位久负盛名、神采奕奕、体态丰满、满口京腔的通州人,很受国人尊重,年近六旬的人了还是那么精神。在中国红十字会听了赵朴初的报告,也经常参加一些晚会。在匈牙利国家歌舞团访华演出时,由大文学家鲁迅遗孀许广平致欢迎词。目睹了这位久闻其名、倍受尊敬著名女士的风采。已经准备就绪的代表团,因为停战谈判迟迟达不成协议而未能成行,各自回到原单位待命。(未完待续)

关注同城热点 获取最新资讯 点击查看更多本地热点话题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