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潭门.南海”杯小小说征文入选作品之二十九:老埠口的笑声

  • fhy1964
楼主回复
  • 阅读:2345
  • 回复:15
  • 发表于:2013/10/27 22:16:40
  • 来自:海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琼海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老埠口的笑声

                                                                                          林远言

 

        老船长永强公久病初愈,就想到大潭湾的老埠口去。

        老埠口是旧时大潭湾捕海晚归靠泊的埠口。时过境迁,水位退了,够不了泊船,便成了平日附近几个渔村闲聊的好去处。  

        往日,只要永强公去了,总会有人问询、让座、递烟,得到充分的敬重,他俨然是大潭湾渔民的骄傲。他刚学会走路懂事时,就洗海水澡,六岁的孩子就会钓“甘龙”(小鱼);八岁时学潜水捕鱼十岁时出近海到十三岁了,便和大人出远海,闯南沙。他长期在南海闯荡,有着过人的绝活智慧,他爬上桅杆,可以看见15海里以外的灯塔,50海里以外的礁盘。可以根据岛礁在天空的云朵中映出的明暗程度来判断岛礁方位。他对于气象的判断,积累了毕生的经验。他自编的海谚在渔村间有口皆碑:“夜间星星一闪闪,不是台风就是雨”,“要想知道明日天,太阳下海看红云”,渔民们能根据天象变化预测台风。“再大的浪,都从潭门渔民的船下过!”成为潭门渔民中广为流传的一句话。

  永强公踽踽而行,老远就向老埠口头望去,隐约可见十二个内地游客坐在那,咸腥的海风,把人的笑声飘洒过来……

        原来,是旱鸭子的倒插门女婿海生挑起趣闻。他这辈子没出过远海,却成为海洋旅游的导游。怎么,随国家海洋队赴国外考察回来了?

        海生说:“我们潭门的渔民为什么会成为海里的一个特殊群体?那是因为潭门特殊的地理位置,使潭门渔民适应于潜水捕捞的作业方式,这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从潭门港到龙湾港那段海岸线,海底缓慢向海里延伸,在距岸5公里左右的海底,有突起的珊瑚礁群,巨大的珊瑚礁群把海浪都挡在外面。这样的海底环境,恰恰是游泳潜水的天然训练场,而潭门渔民的善游善潜也正是从这里开始。而南沙海域的一些礁盘,礁群的海底环境和我们潭门又十分相似,潭门渔民在海岸练就的善潜本领在南沙得到了出色的发挥。前段日子看电视,说是世界潜水吉尼斯记录是在水下呆130秒,如果这样说,潭门的渔民个个都可以破这个记录了。”围坐的人兴致很高地逗笑着。

        永强公走近了,轻咳了一声,以示自己到来,却没人理他,都在为海生说了一个笑话,笑得捧腹,笑得忘我,笑得淹没了船长永强公。

  永强公悻悻地凑坐一旁,脸色苍白。

  好一刻,海生才停下来,掏出一盒精装的香烟,长过滤嘴的,散递每人一根,以往有人敬烟给永强公,总是帮点燃,可海生一甩过来,就过去了。

        海生继续说:“潭门港有出远海潜水捕捞海珍品的特殊作业方式,这传统自宋元时代一路传承下来,但在今天遇到了困难,珊瑚礁被定为保护区,捕捞的海珍品被定为保护动物。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中,砗磲被列在了公约后的附录Ⅱ中,即二级保护动物。这项公约的签订,被誉为人类环境史上的里程碑。按照国家规定,它们应被重点保护,不仅捕捞砗磲属于非法行为,贩卖砗磲工艺品也属非法,也许有人会问,捕捞活的砗磲违法,那么捕捞死的呢?专家指出即使是捕捞死的,仍然会对珊瑚礁的生长环境造成破坏。砗磲贝的生长速度显然不能满足世人贪婪的巨大需求,相比祖先,今天潭门镇人的作业方式的确不可持续。”

        永强公听罢,愤然按过话题,说:“在帆船时代,每年的东北季风把我们潭门镇的渔民送到那些珊瑚礁岛群中。三个月后,当西南季风吹起时,我们才张帆归程。一年仅有两个往返航程,仅有一个生产季节。我们祖辈的捕捞与海洋的生产力是平衡的,没曾对海洋生态造成威胁。”

        “其实,专家早就指出,潭门镇渔民的使命已经完成。他们和祖先已经用独特的捕捞方式,用在海上九死一生的冒险,把远在千里之外的西沙、中沙、南沙与中国连接起来。还有什么人,哪个镇,能把千里之外的几大珊瑚群岛拉回祖国怀抱?他们也用一条条记在心里、记在《更路簿》上的航线,把西沙、中沙、南沙的一座座珊瑚礁与中国连接起来,这一条条航线是潭门镇渔民用命连接起来的。但是今天不同了,大吨位的船舶,先进的捕捞工具,精确的定位系统,它们已经威胁到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平衡。而潭门镇渔民赖以为生的海参、鲍鱼、砗磲、各种贝类,也越来越少,传统的生产方式已经不可能延续。”早鸭子海生面对永强公忽然显得语重心长。

        游客中忽然有人站起来,疑虑地说:“那么潭门渔民的未来何去何从呢?”

        海生咧嘴笑了:“这个问题提得好。这次,我到了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访问,专家黄晖让我的看到了潭门镇的未来。黄晖是一位杰出的珊瑚生态专家,她的办公室门口放着一个水族箱,里边有人工繁育的珊瑚。意外的是,我在里边看到了一只砗磲贝,贝壳外的紫色外膜套在水中轻轻晃动,非常漂亮。她的课题组已经解决鹿角珊瑚的繁育再生技术,并在西沙群岛成功试验。
        永强公打断海生的话,问她:“砗磲能人工养殖吗?”

      海生说:“黄晖告诉我,虽然现在还没有养殖,但是应该可以。我们既然能够攻克珊瑚的繁殖发育难题,也可以解决砗磲贝的人工养殖问题。砗磲是热带海洋中常见的一种贝类,它的生存条件就不会比珊瑚复杂。”

       “像这样一只砗磲要生长多少年?”游客异口同声发问了。

        “专家研究认为,也就几年吧。既然砗磲贝可以人工养殖,那么,以砗磲为主要产业的潭门人,这不就有辉煌的未来了?!”海生颇有信心。

        永强公插不上话,又不愿同大伙一同捧笑,便将约有一寸的烟蒂掷掉,又踽踽而走,竟没人留他,倒是海生眼尖,招呼了声:“老船长,有空就到家里去坐询啊……”

  永强公很懊丧,像失去了什么,他想着:“如今在老埠口是谁的辈分最高呢?是海生?是自己?”他弄不清了,那群外地游客怎么就听一个旱鸭子胡诌?他不由回眸向老埠口望去,海风又把海生爽朗的笑声飘洒过来,远扬开去……

 

 

 

 

 

 

 

 
  
  • fhy1964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3/10/27 22:35:38
  • 来自:海南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紧扣征题,且有忧患意识,也有新意。可惜对话显得拘谨,少了生活气息。但仍不失为一篇好作品。
  
  • qiumingguang
  • 发表于:2013/10/28 7:33:10
  • 来自:海南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引用:原文由 fhy1964 发表于 2013-10-27 22:35:38 :
紧扣征题,且有忧患意识,也有新意。可惜对话显得拘谨,少了生活气息。但仍不失为一篇好作品。
也觉得有些牵强附会。品读!
  
  • fhy1964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3/10/28 7:41:02
  • 来自:海南
  1. 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邱总:把导游词改说成一篇小说,也算是本事。
  
  • 倾城紫贝
  • 发表于:2013/10/28 10:56:27
  • 来自:海南
  1. 4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引用:原文由 qiumingguang 发表于 2013-10-28 7:33:10 :
引用:原文由 fhy1964 发表于 2013-10-27 22:35:38 :
紧扣征题,且有忧患意识,也有新意。可惜对话显得拘谨,少了生活气息。但仍不失为一篇好作品。
也觉得有些牵强附会。品读!
也觉得有些牵强附会。同感!
  • 倾城紫贝
  • 发表于:2013/10/28 10:59:53
  • 来自:海南
  1. 5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潭门南海小小说顶贴的人太少了!希望大家踊跃发言!同时也 期盼快点出一本真正属于潭门的小小说书集。
  • 倾城紫贝
  • 发表于:2013/10/28 11:12:14
  • 来自:海南
  1. 6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潭门的老埠口在哪啊?有点不太好理解。
“从潭门港到龙湾港那段海岸线,海底缓慢向海里延伸,在距岸5公里左右的海底,有突起的珊瑚礁群,巨大的珊瑚礁群把海浪都挡在外面。这样的海底环境,恰恰是游泳潜水的天然训练场,而潭门渔民的善游善潜也正是从这里开始。而南沙海域的一些礁盘,礁群的海底环境和我们潭门又十分相似,潭门渔民在海岸练就的善潜本领在南沙得到了出色的发挥。”潭门人真的就从那里训练游泳的吗?其实不然,我也不知道那里有没有珊瑚礁。小时候,我也经常出海,甚至跟父亲划着小船出海。五公里多远啊?反正在我们划了一两个钟头才到父亲的“铂”边。在那里我可以看到清澈的海底,没有什么珊瑚也没有复杂的水草石头。海底很平静,可以看到颗粒很粗的沙子。
潭门人练水就是从小就在海边游泳,一天不知多少次往海边跑,夏天差不多都泡海里。稍大了不读书了,大人就带着去远海了。真正的本领就是在小时候在海边摸鱼锻炼出来的。
  • 倾城紫贝
  • 发表于:2013/10/28 11:21:46
  • 来自:海南
  1. 7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为何文章总要牵强用上更路薄呢 ? 是因为它非同凡响么?每个写潭门文章的人总爱拿它说事!其实问一些老渔民,他们眼里的更路薄只是轻描淡写,记载一些路线,就是航行的情况。啥时到了哪里有什么发生了什么事。渔民不太识字,只能用他们简单的方言记录。所以对于想研究这些东西的专家都以为是天书!简单一句话,也有炒作!
  • 小二妹
  • 发表于:2013/10/28 11:54:32
  • 来自:海南
  1. 8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引用:原文由 倾城紫贝 发表于 2013-10-28 10:59:53 :
潭门南海小小说顶贴的人太少了!希望大家踊跃发言!同时也 期盼快点出一本真正属于潭门的小小说书集。
积极响应号召。
  • 小二妹
  • 发表于:2013/10/28 11:54:56
  • 来自:海南
  1. 9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也希望小说集能正式出版。
  • 倾城紫贝
  • 发表于:2013/10/28 12:02:28
  • 来自:海南
  1. 10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引用:原文由 小二 发表于 2013-10-28 11:54:32 :
引用:原文由 倾城紫贝 发表于 2013-10-28 10:59:53 :
潭门南海小小说顶贴的人太少了!希望大家踊跃发言!同时也 期盼快点出一本真正属于潭门的小小说书集。
积极响应号召。
也积极响应鼓掌赞许。
  • 马上评
  • 发表于:2013/10/28 12:02:37
  • 来自:海南
  1. 11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欣赏了。
  • 莫言
  • 发表于:2013/10/28 12:15:18
  • 来自:海南
  1. 12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砗磲贝的生长速度显然不能满足世人贪婪的巨大需求,相比祖先,今天潭门镇人的作业方式的确不可持续。
————————-
赞同。
  • 莫言
  • 发表于:2013/10/28 12:16:29
  • 来自:海南
  1. 1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在帆船时代,每年的东北季风把我们潭门镇的渔民送到那些珊瑚礁岛群中。三个月后,当西南季风吹起时,我们才张帆归程。一年仅有两个往返航程,仅有一个生产季节。我们祖辈的捕捞与海洋的生产力是平衡的,没曾对海洋生态造成威胁。
——————————————-
这篇文章讲事说理非常清楚,赞,
  • fhy1964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3/10/28 14:04:22
  • 来自:海南
  1. 14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从潭门港到龙湾港那段海岸线,海底缓慢向海里延伸,在距岸5公里左右的海底,有突起的珊瑚礁群,巨大的珊瑚礁群把海浪都挡在外面。这样的海底环境,恰恰是游泳潜水的天然训练场,而潭门渔民的善游善潜也正是从这里开始。而南沙海域的一些礁盘,礁群的海底环境和我们潭门又十分相似,潭门渔民在海岸练就的善潜本领在南沙得到了出色的发挥。”

这段话出自郑庆扬相关纪实资料。不要纠缠老埠口在哪?这是小说。
  • fhy1964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3/10/31 0:43:02
  • 来自:海南
  1. 15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初拟书名:牧渔祖宗海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