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王锡钧|名山村漫笔

  • sid34790014
楼主回复
  • 阅读:5384
  • 回复:6
  • 发表于:2019/5/19 18:54:37
  • 来自:海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琼海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一天,海南省农垦总局组织部原副部长陈绍炎,邀我到阳江一位文友家作客,在归来的车上,我漫不经心地问他:“您老家在哪?”他答:“万泉镇名山村”。由于我曾是个记者,有一种职业的敏感。听后不禁“呵”了一声,忙问:“什么什么,你老家的村,叫名山村?”他答道:“对呀,就叫名山村。”我立即对这个村名发生了兴趣。于是,我向他了解和探究这个村名的来历。

  名山村原名叫茗山村。茗,乃茶的通称。俗谓品茗,即品茶也。茗山村之得名,缘于村庄右边有个大山岭,不知何年代山上种满茶树。村人及附近村庄村民都到山岭上採茶泡而饮啜。因而岭旁这个村庄便叫茗山村。也许这个“茗”字是读点书的秀才起的。但村俗乡众都叫茶山村。茗山村之名,应是古已有之。这个村清代出了个秀才陈开裕,是个贡生。他写了一首对联,贴在村前的土地公庙门两侧,左为“颖水千秋沾公德”,右为“茗山百代被神恩”。颖水,在河南,是这个村陈姓的发祥地。陈开裕,清乾隆年代人。这首对联写于270年前,至今仍被村人沿用贴于土地公庙上。可见“茗山”这个村名,久矣。据说,解放初期,村庄各户的门牌上,还是写的“茗山村××号。”一九五八年,成立人民公社,行政部门依据村民及附近村民口头称谓,改为茶山村。当年行政部门行使公文印信,均用“茶山村”。改革开放后的2004年,当时尚在省农垦总局组织部副部长任上的陈绍炎,回老家同村人规划建设文明生态村,邀请同他曾在海南军区榆林要塞区第二守备区152团的战友,转业后在市档案局任局长的王业精,为该村搞规划设计,要求帮助恢复该村的原村名。王业精只依据档案局1952年空拍绘制的地图该村标识为“名山村”,及其搜集到该村远在新加坡,马来西亚亲人寄回的信件信封,均写“琼海文曲市圮名山村”,未对该村历史名称作更多的考证,便以“名山村”之名上报市民政局备案核准而用名至今。

  应该说,“茗”字去掉了草头,不称“茗山村”,是符合该村历史发展的现实。因为该村右边那个大山岭,随着历史的流变,不知何年代,岭上的茶树已砍绝而荡然不存。现今,从岭脚至岭顶,全是郁郁苍苍的槟榔林与橡胶林。缘于有茶而起名的“茗山村”,已名无其实。王业精帮其改名,正符合当今的实际。然而,他这阴差阳错的改名,改成了“名山村”,竟使这个村名充满了诱惑力,而令人产生种种遐想,甚至产生了“名村”的效应。而我听到“名山村”就对该村产生兴趣,就是“名村”效应之使然。

  “名山村”是个名村吗?

  又一天,我邀约《乡土》杂志社摄影记者雷乃芳,乘坐陈绍炎的轿车到他的村庄采访。在采访中,我惊奇地发现,“茗山村”改为“名山村”是歪打正着,它本来就是一个远近闻名的名村哩!那天,我一进村门,就感到这个村庄气魄不凡。只见那个村门,是由移植的高耸的棕榈树构成。村门两边,各植约一米等距离的两棵棕榈树。这四棵棕榈树,树干高大挺拔,调直亭亭,只有树顶向四周斜伸的枝桠羽叶,在风中摇曳。这四棵棕榈树,一线儿排列,既构成中空的大门,又构成两边稍小的侧门。其构思创意之新,可说是别具一格。而在两边侧门棕榈树顶垂挂下来的两条红布条幅,写有黑字对联,左为“名水齐唱迎春曲”,右为“山风同吟幸福歌”,更让我感其扑面而来的一股浓郁文化气韵的氤氲。进入村门数步,便是一个水泥浇铸平坦如砥的宽阔广场。在广场出村门路左侧,巍然屹立一个巨大的赭褐色的自然石。那石面上赫然醒目地凿刻填以红漆的“名山村”三个楷体大字。在这三个大字右侧底下,凿刻的是:“陈苏厚,原副省长、省人大副主任  2004”的小楷字。见这石刻题字,我在大石前审视良久,不禁感而慨之。名山村有顶级名人题名,其身价之高,非一般村庄所能比。再放眼广场之后,村屋之前,见一条大红布幅横挂于两棵大树之间顶上。上面书写:“欢迎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专家学者莅临我村指导。”看了这条红幅,我一时惊奇得睁大了眼睛。不得了,这个村庄竟有上海浦东学院的专家学者造访,这就不能不令我刮目相看了。

  这天,我们造访名山村,正巧遇这村一户人家办喜事。只见村广场上,一溜儿三行排列清一色十几辆乌黑发亮的崭新宝马车。每辆车的头部,两侧及尾部均饰上艳红的纸花。不多时,这迎新娘的车队,一辆跟一辆,徐徐向村外驶去。这等架势,这等气派,在市墟郊外乡野,不禁令人耳目一新。经了解,这家办喜事主人叫陈绍安,是在嘉积做生意的商户,家境殷实。我和雷乃芳,一进村就被主人和陈绍炎拉去入座喝喜酒。热情难违,我们只好入乡随俗而应之。待酒酣饭饱之后,我立即找来该村一位编过陈氏族谱,深谙该村历史的退休教师陈岩先生,对他进行了采访。

  “名山村,历史上就是个很有名的村庄。”陈岩先生一边翻开陈氏族谱,一边介绍说。它之所以有名,是村中出了几个满腹经纶的读书人。也出过几个军界任职的高官。据谱载,入村始祖陈坦,是清乾隆时的邑庠生。陈坦为陈氏过琼十五世。陈坦之后,该村先后有十九世陈开裕、陈开瑛,二十世陈运荣均进入贡生行列。二十一世陈会卿中武功名,是个禀生。考证封建科举制度,每三年在省城举行一次科考,称乡试,也称省试,也称大比。凡经乡试金榜题名,进入州、府、县学读书的叫生员,也叫庠生。陈坦进的是县学,叫邑庠生。而在学的生员,由于成绩优秀,由公家每月发给膳米补贴生活的叫禀生。贡生的学位就更高了。由地方生员升入国子监读书的称贡生。贡生,意为向皇帝进贡的人才。国子监也称国学,太学,设在京都,是朝廷最高学府。茗山村陈坦为邑庠生。陈会卿为禀生。能得此位,已非易事。而陈开裕、陈开瑛、陈运荣三人进京入读国子监,更是难乎其难。考证清代,茗山村是一个仅有几十户的村庄,竟出了几个读书破万卷的庠生、贡生,还有一个武功了得的禀生,是何等的荣耀,何等的气派。清代,凡经乡试金榜题名者,官府均派员持着题名金榜喜报到村庄。俗叫“走报”。而每次“走报”,村人都迎在文曲,从文曲一路燃炮护送到“茗山村”,一时轰动整个万泉地区。据查,清代万泉地区经乡试得中功名,有庠生、贡生者,还有一个村庄,叫风雅村。其他村庄,几乎是个空白。可见,茗山村,几百年前,就是个赫赫有名令人高山仰止的村庄。

  进入民国时期,茗山村又出了几个“学而优则仕,”进入军界当官的人物。陈会重,广州大学毕业,曾任县税务处课长,警务局局员、海南要塞司令部书记员。陈会凤(会重弟)黄埔军校毕业,曾任陆军少校中队长。陈会扬,广东省第六师范毕业,黄埔军校毕业,曾任海南要塞司令部陆军军械处中校主任。陈会鹏,南京陆军炮兵学校通讯班(大专)毕业。曾任定安县教育科代理科长。后从军,在国民党军队中任职。在解放战争淮海战役中起义。转业回乡后,在某学校当老师。以上所述,这些军官均是国民党人,不管他们人生结局如何。但他们最初均是靠读书成才,“学而优则仕”。这在万泉地区,还是为乡人所津津乐道。

  说到解放后,这半个多世纪乃至改革开放的这些年月,名山村更是英才辈出。据统计,这100多户的名山村,就有45人读大学(包括新加坡),其中博士1人,硕士3人。该村的陈光炎,读中国人民大学本科毕业,是硕士生,后读研究生。毕业后,在深圳中国移动总公司任要职。陈绍云,读重庆军医大学,毕业后在广州军区医院,任保健科主任医师,曾任国家领导人习仲勋、许世友保健护理医生,正师级待遇。该村侨居新加坡的陈永力,是新加坡中文大学毕业的优才生,由国家出资送日本留学,归国后在国家船务部门工作,因其知识渊博,掌握高端技术,又被日本某大公司从新加坡赎买到日本为该公司服务。说到这里,应提及该村两位自学成才的才子。一位叫陈永炯。他1921年出生,四岁失父,仅读四年私塾。16岁闯荡南洋,靠打工谋生。后卖“鸡饭”而发家致富。他从小酷爱诗文,而且悟性很强。读书能融会贯通。观察社会,每有感悟,获得佳句,便写成诗文,投向新加坡报刊发表。年积月累,便成为当地颇有名气的草根诗人。如今,他的儿女、孙辈皆有成就。陈先生说,现在,他啥都不缺,唯一让他魂牵梦绕的只是那生他养他的故乡——名山村。祖国改革开放之初,他即携全家回乡寻根问祖。此后,几乎年年踏上回乡之路。他对故乡倾注无限深情,捐资办学,建村路,建水井,修族谱等,深受乡亲的敬爱。他每次返乡,都赋诗抒发对故乡之爱。现摘录他发在市作协刊物《万泉河》上的《梦回故乡》组诗中的一首:

  少小离乡赴南洋,韶华易逝百年长。

  崎岖坎坷皆走过,辛酸苦辣总尽尝。

  生活艰难尚能熬,故乡情怀最难忘。

  琼海《侨光》见佳象,一枕黄粱归故乡。

  这首诗,字里行间,抒发了这位九十高龄海外诗人思乡,怀乡的浓烈情怀。陈先生只读过四年私塾,而成为才思敏捷,创作丰瞻的诗人,应是名山村的才子,而令乡人瞩目与敬仰。另一位自学成才的才子,就是我所认识的陈绍炎。他只读初中就参军入伍。当时16岁。但他天资聪颖,有相当活跃的艺术细胞。在广州军区守备九团部队,从事文艺创作,成为团师文艺宣传队骨干。职务升至营教导员。后转业省农垦总局任组织部副部长。在农垦工作几十年。他到过北京大学、中央党校、香港科技大学专业受训。他不仅写工作论文,还写散文、报告文学,在省级刊物发表。已出版散文随笔集《胶园心声》。他是海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他是农垦系统,也是名山村的才子。他有浓烈的乡情,在职期间及其退休后,时常返乡,同村干部策划与筹资,建起村门、村广场、村水井及其环村水泥道,深得村人的赞赏与敬仰。

  纵观名山村从古至今的历史,可谓“山村代有人才出。”名山村确是名至而实归的名村。就因为这个充满魅力的“名山村”,吸引外界不少人的目光而趋之若鹜。陈岩先生告诉我,有好几个外省姑娘,在网上同该村青年结识爱幕而入嫁该村。著名军旅作家,曾任《解放军文艺》社副社长黄浪华,著名军旅诗人苏圻雄,均到该村造访、参观,并留下笔迹墨宝。苏圻雄以《锦绣家园名山村》为题,赋诗一首,诗曰:

      蕉雨洒,椰风吹,

      稻花香,槟榔醉。

  万泉河畔名山材,

  锦绣家园如画美。

  大道铺彩虹

  新楼映翡翠

  蜂飞蝶舞生态好,

  水甜地肥硕果累。


  文明村新风,

  和谐化春晖,

  家家富裕人豪迈,

  梦想成真众手绘。


  乡风淳,乡音脆,

  乡情浓似万泉水。

  同心同德建家园,

  锦上添花更壮美。

  改革开放后,名山村人艰苦奋斗,发家致富,生活得到很大的改善与提高。仅这两年,全村就有十七户建起新房屋。因而诗人参观后诗兴大发,留下如此优美的诗篇。


  
  • 云山野竹
  • 发表于:2019/5/19 22:42:41
  • 来自:海南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王老主席此文不惜笔墨,不仅描出了名山村的基本风貌,来龙去脉,而且也写出了名山村的底藴,无异一篇地方性地理人文志。文章无论对史料性抑或文艺性,都有值得一读的用处。
  
  • 发表于:2019/5/20 8:21:01
  • 来自:海南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文釆好!只是几个段字数稍多,没有耐性只会一扫而过,若改为小段,应该更适合阅读,犹其齿快节奏,用手机浏览的今天!
乘风破浪
  
  • wxidv-ZQ-yYw6149
  • 发表于:2019/5/20 8:41:02
  • 来自:海南
  1. 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写的真好
  
  • 琼海溜
  • 发表于:2019/5/20 11:38:04
  • 来自:海南
  1. 5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 雷迅
  • 发表于:2019/5/20 16:14:13
  • 来自:海南
  1. 6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