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父母故事

  • 茉莉
楼主回复
  • 阅读:3732
  • 回复:4
  • 发表于:2022/5/11 14:47:18
  • 来自:海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琼海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父亲和母亲是经人介绍认识的。当年的父亲,家徒四壁,一贫如洗;当年的母亲,患肾炎全身浮肿,病体怏怏。

介绍人对父亲说:“姑娘是好姑娘,就是这病……”父亲回道:“病可以治的!”介绍人对母亲说:“小伙子是队里的会计,人很实诚,就是家里穷……”母亲回道:“人好,勤劳可以持家!”

就这样,父亲向队里预支了5元钱,把生病的母亲娶回了家,从此开始了几年的寻医问药之路。父亲没钱让母亲入医院接受系统的治疗,只能遍访民间偏方,寻草药帮母亲治病,可是母亲的病反反复复总不见好,原本很困难的家庭因母亲的病更加艰难了,村里有了些针对母亲的闲言碎语:“带着药罐子过来!拖累了一家子。”可父亲却宽慰着母亲:“是病就有良方治。”这也许是父亲给母亲最有力的精神疗法。

在书报信息匮乏的当年,父亲翻遍了所有他自己能得到的书报,终于在一本母亲后来定义为“医书”的书上,有介绍猫须草煮水长喝对肾病有疗效,并附有猫须草的图片。父亲便按图索骥四处寻找猫须草。打听到村里人有一位在屯昌工作的堂叔,自家种有猫须草。父亲喜出望外,拿了地址,借来一辆自行车就出发去了屯昌。堂叔很热心,把自家种的猫须草全割下来,捆成一大捆给父亲带回家,还教父亲先摘下叶子煮水给母亲随时当茶喝,剩下的枝可以在房前屋后种下,等长出来后就能连续煮水喝了。猫须草很“山情”(母亲常说的词,意思是野性好成活),果然全部成活且成长很快,母亲可以每天喝猫须草煮出来的浓浓的药汤了,慢慢地她感觉身体明显轻松了、浮肿消退了、排尿正常了。可是长期的清汤寡水让母亲口淡没胃口,加上肾病忌盐,母亲身体非常虚弱,为了给母亲增加营养,父亲想尽办法给母亲食补,可是实在没钱买营养品,父亲便利用空闲时间去双沟溪钓鱼,回来煮鱼汤给母亲喝。在药汤疗效和鲜鱼汤的调理下,半年多后,母亲去医院检查,各项指标归于正常,肾功能恢复了。母亲的病彻底好了!母亲现在还常说:也许那是父亲的真诚用心感动了上苍吧!

病愈的母亲和父亲商量,一定要想办法摆脱家里的困境,让生活好过些。他们起早贪黑,用勤劳的双手在队里劳动挣工分,可当时那种集体劳作的大环境,即使满勤他们的收入也仅仅够一家人果腹,在买肉还凭票的年代,家里一年到头都没一点油腥味。母亲常跟我们说起一件令人心酸的往事:生我的时候坐月子没营养,奶水少得可怜,饿得我整宿整宿的嗷嗷大哭,邻居家伯父在粮所工作,单位按月发肉票,伯母好心想帮母亲,就送了两张肉票给父亲,可父亲拿着肉票,却不知道去哪买肉,后来还是伯母直接去买了肉送过来,解了点燃眉之急。看着孩子面黄肌瘦,父母亲急在心上但无计可施,只能在我饿得大哭时抱着我不停地哄。也许我的大嗓门就是刚出娘胎就练就的吧!

屋漏偏逢连夜雨,1973年14号强台风在琼海登陆,瞬间一家人赖于遮风避雨的祖屋被夷为平地,真是雪上加霜。父亲母亲没有被生活击垮,而是积极重建家园。那时母亲已经怀上妹妹,妹妹是在帐篷医院里出生的。也就是在台风之后父亲学起砖瓦活,和叔叔一起重建了家里的房屋,并开始做一些砖瓦匠的副业挣点活钱,按规定副业收入要适当交一点给队里,所以得多揽点活才能有余钱。父亲开始在邻近干,慢慢地越出越远也越来越忙。父亲深知这行需要技术,便边干活边自学建筑学基础,常常给出版社汇钱购买建筑类书籍。书本的理论知识加上父亲的实践,让父亲很快在这行里崭露头角,从简单的砖瓦匠到在工地上干一些图纸的解读及施工难点指导等技术活,一直到现在,父亲在这行里的技术都没落后,这是父亲一生勤勉的真实写照。

在父亲有时出门去外地干活,十天半月都不能回家的日子,母亲一个人带着我们三姐弟,既要出工干集体的农活,又要忙自留地,给家里养的一头猪打猪草,还得保证我们的一日三餐,缝补浆洗全靠母亲一个人,走路都是带跑的,但母亲从不喊累。

记得那时家家户户都养猪,农户就靠这头猪攒钱,栏里的猪见长便是希望。一头猪要养一年左右才能出栏,宰杀时先让食品站的人提前来把猪拉到远离村庄的食品站去,户主凌晨3点到食品站看着杀猪过磅,除去上交国家的份额外,剩下部分才算食品站向户主购买的,总之对于挣工分的农户来说,算得上是一笔收入,在我家,这就是我们的学费啦。所以,当年家里猪出栏算是大事,都是男人前前后后的跑,碰上父亲出远门干活不在家,都是母亲深更半夜出门去食品站。想想黑灯瞎火的暗夜,母亲一个人走在村野小路,需要多大的胆量和勇气。那不仅是生活所逼,也是为母则刚的最好诠释。

父母亲就这样相互扶持着,让我们的小家平稳地向前走,日子艰苦,却很温馨。三姐弟上学都很努力,最怀念三姐弟围在一盏蚕豆般的煤油灯下做作业的情景,父亲在家时会在一旁陪着我们安静地看书,母亲则是拿着蒲扇给我们扇风赶蚊子,那是一幅印在我脑海中的我理解层面的耕读之乐,也是激励我一路狂奔的原动力。

后来,父母亲迎来了属于他们的春天。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生产责任制实施分田到户,那是母亲盼望已久的。人勤地不懒,在父亲母亲的辛勤劳作下,家里生活有了起色,我们仨也相继上了初中、上高中,还上了大学。那是父母亲用双手从泥地里刨出来的大学生啊,在当年的农村家庭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尤其是我们姐妹俩,在当时的观念和家庭环境下,父母能让我们一直读书,是顶着巨大的压力的。常常有人劝父亲让我们早点辍学回家帮忙干活,减轻一点家庭负担,父亲却不予理会,只是鼓励我们:你们读到哪爸妈就供到哪,不要有心里压力!开明的父母亲给了我们宽松的家庭氛围,让我们心无旁骛,在校园里接受完整的文化教育,在时光里感受读书带来的快乐,在纷繁的人世间用修养通达人情事理,在风云的职场靠知识安身立命……是父母,用他们的岁月铸就我们的人生。姐弟每每回忆读书往事,都感慨良多,而父母谈起我们读书的过往,最多的言语是:托改革开放的福和分田到户的喜,你们才有读书的机会。我们心里明白,是父母的真知灼见和大爱,支撑我们走到现在。

再后来,我们姐弟相继参加工作、相继成家,也先后成为了父母。原本信誓旦旦说工作后要让父母享福的想法被现实击得粉碎,自己走得如此摇摇晃晃哪有能力让父母清闲?记得休完产假的我面对的是一段慌乱的日子,面对照顾孩子和持续工作不知该如何取舍,想兼顾感觉无法兼顾,要割舍却都割舍不下。父母亲及时觉察出我的难处并向我伸出援手,让我放心地把孩子交由他们照顾,安心上班。就这样,年过半百的父母一边种着田,一边帮我带大了儿子。这份辛劳这份付出我如今都无法释怀,可在父母的心里却风轻云淡:你吃人家的饭干人家的活,没法分身,家里的田早早晚晚都是自己的活,抽抽空就做完了不耽误。其实我知道,那是父母在安慰我,他们默默地咽下了所有的辛苦,融化在对儿女和孙辈的爱里。

如今,父亲和母亲已经携手走过半个世纪,岁月在他们的脸上镌刻出沟沟壑壑,那是经历那是风霜那是牺牲那是坚守。从孩子们牙牙学语到渐渐长大离开家,由热闹纷繁到冷清恬静,他们成了坚定的隐退者,在家里默默守望。他们最温馨的时刻是想念儿女,最开心的日子是儿女回去看望他们。有时候他们会打来电话,东聊聊西聊聊貌似没什么事,可听得出电话那头的声音是怯怯的,依照他们的节奏最后总会有一句:“周末有时间回来吗?”当得到肯定时,电话里的那份雀跃隔着电话线都能感觉到;可当我正忙时回他们以简单粗暴的“没空!”时,那份落寞也能让我愧疚许久。

这就是父亲母亲的故事,他们生活几十年虽然也有磕磕碰碰,但那是无伤大雅的生活小插曲。在相依相伴的日子里他们已成为彼此,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还有一份无法割舍的对儿女的牵挂。
  
  • 琼海在线
  • 发表于:2022/5/11 20:53:01
  • 来自:海南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父母恩爱,就是最好的家风
简单生活
  
  • 林诗妹
  • 发表于:2022/5/11 22:54:12
  • 来自:海南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点赞!
  
  • 雷迅
  • 发表于:2022/5/12 5:49:25
  • 来自:海南
  1. 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
  
  • 天涯我在
  • 发表于:2022/5/14 18:23:07
  • 来自:海南
  1. 4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感人的好文!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