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竭力圆乡亲世世代代梦想的乡贤张绍君一一塔洋人物之九十五(上)

  • 高岚
楼主回复
  • 阅读:7376
  • 回复:1
  • 发表于:2022/5/15 20:36:42
  • 来自:广东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琼海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竭力圆乡亲世世代代梦想的乡贤张绍君一一塔洋人物之九十五(上)
       
                  李高兰

    朗朗乾坤,芸芸众生。个人有个人的梦想,为人父母者有为人父母的梦想,而一个村庄也有一个村庄的梦想。

    对于塔洋镇加贤、群良、孟里村委会管辖下的村庄与周边村庄的村民来说,其世世代代的梦想就是建一座桥,一座让他们少走辛苦路、冤枉路的桥。

       漫漫人生路,时光悠悠逝。当悠悠的时光移到二十一世纪的2022年,一座宏伟的飞架南北"嘉孟桥”即将巍然屹立于世人面前。

     那么,这个投资近千万、造福广大村民的项目是怎样产生?是谁帮助圆了众乡亲的梦呢?
                       一一题记

     竭力圆乡亲世世代代梦想的乡贤张绍君一一塔洋人物之九十五(上)     
       
                  李高兰

     孩提始起,耳边常回响父老乡亲的无奈哀叹


图:笔者2022年3月采访張绍君局长。

     張绍君1958年12月出生于塔洋镇加贤村一个贫穷的农家。

     世代以来,加贤村与周围村庄,都是远离闹市的贫穷偏僻的村庄。世代以来,村民以种养为生。

       离村庄不远,有一条河。

       这条名叫“孟里溪(河)  ”。对岸是琼海市府一一嘉积。

      这里特别说明的是,溪与河概念有所不同。

     溪一般指的是由山上向下流水的通道,但水量很小。溪是一种在山涧、林中涓涓细流的水,它是生命力顽强的水。它能穿过碎石、草丛,隐没在丛林、山涧,行走在无人能到达,连鸟都飞不到的地方。溪最后可以一直流淌进入海洋、湖泊。

    小河有别于大江大河,一般指不适宜动力机械船只航行的河沟水道。

     然而,海南方言上,溪、河不分,把应叫“河”的也叫“溪”。

    同样,湖(自然形成、面积较大)与塘(人工挖掘、面积较小)概念不同,但海南方言,湖塘不分,如“县前塘”应叫“县城湖”,但世代以来,本地人都叫“县前塘”。

      孟里溪(河),一溪(河)之隔,径渭分明把繁荣热闹与偏僻寂廖分割开来。

      海南方言,把“赶集”叫“发市”。在塔洋,把到嘉积发市叫“发市”,而到塔洋镇集市不叫“发市”而是叫“发县”(因为塔洋镇政府所在地乃拥有几百年县府历史的旧县城)。把上塔洋城叫“去县”,把上嘉积,叫“去市”。

     地理位置上,加贤、孟里、群良等村庄到嘉积“发市”比到老县城“发县”还近得多,但就是因为一河之隔,这些村庄的村民到嘉积必须从鱼良草根堆村、联先绕道而走。

    "形象比喻,方圆村庄村民到嘉积,走的是U字路”张绍君如是说。

      小河悠悠,岁月悠悠。在漫长的岁月里,方圆村庄的村民用肩膀挑用手提着种的蔬菜、水果、养的鸡、鸭,踩着崎岖不平的山村小路绕道去“发县”“发市”,然后从集市上挑回、提回生活必需品。

     自记事开始,张绍君经常看到父母与乡亲们常常面对河对岸仰天长叹“要是有一座桥多好!”。

     儿时,小绍君生活中最大的乐趣除了过年外,就是跟着大人步行几公里到塔洋城看露天电影。

      

    看了神话电影片巜牛郎织女》,看到牛郎织女真挚的爱情感动了鸟神,鸟神派来成千上万的喜鹊搭成鹊桥让牛郎织女过桥相会……他常常伫立河边发呆、遐想,乡亲们虔诚的期望,会不会也有感动上帝的一天呀?

      发愤读书,立志回报父母养育之恩
    
      出身贫寒的农家,生长于共同贫困的年代,无论父母如何胼手胝足,也改变不了“一天三餐,番薯叶下番薯粥”的生活状况。

     儿时的张绍君,暗喑下决心,我是家里老大,我一定要负起当大哥的职责,让父母与弟妹过上常常有白米饭有肉吃的好日子。

      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要改变命运,要跳出农门,只能靠读书。小学时代的张绍君就明白“书中自有黄金屋”的道理。

     张绍君的读书年代,适逢“文革”时期,适逢″读书无用论"大行其道年代。宝贵的高中阶段,大多时間是到农村和校办农场劳动。在“滚一身泥巴,炼一颗红心”的口号下,春季整地扦秧,夏季漫山遍野积绿肥,秋季下水田割稻,冬季大兵团修水利……莘莘学子,总有干不完的农活。在校里没有学到多少应学的文化知识。

      1976年,张绍君手持塔洋中学高中毕业证书回家务农。

      
      一波二折,终于圆了跳出农门的梦

     田野茫茫,思绪茫茫,在繁重枯燥的体力劳动中,在艰辛困顿的生活中,张绍君想,难道我这一辈子也不得不步父母的生活轨迹,靠挥洒汗水挣工分仍然过着“天天番薯叶下番薯粥”的生活?

      1977年恢复高考的消息,如一声春雷,震撼神州大地,也燃起张绍君改变命运的希望。

       虽然是千军万马齐挤独木桥,虽然拿的是充满水分的高中毕业证书,但靠天赋,靠自小勤奋读书打下的基础,靠平时喜欢读书看报积累知识,张绍君竟然幸运挤入中专录取分数线。

     虽然只是中专录取分数线,但也不失为跳出农门的大好机会。

      当張绍君已经通过了琼海市教育局(当时为琼海县教育局)组织的体检,然而,也许命运之神刻意考验他,因喜欢看书和补习功课,耽誤了不少生产队分派的农活,以致驻村工作队对他印象不好,政审没有过关。

      认准拼搏方向,汲取教训,他积极满勤完成生产队农活,利用夜间11点钟后自学补习(那时生产队农活是日干三刻、夜加一班)。白天和晚上要出满勤干农活,夜间又要自学补习。

     就在高考临近的的半个月,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与休息不好,张绍君感到身子快顶不住了的时候,他生命中的贵人出现了。

      这个人就是当年任塔洋中学校长的王会钊校长。

    “这天上午约9点多,我正在田间低头散秧苗(6月下旬是插秧季节),忽然老远传来老校长的大声呼喊,张紹君,再过半个月就高考啦,你干嘛还不到学校补习呀!后来才知道,老校长一直关注着我。得知我去年错失上学机会后,他与驻村工作队沟通,希望尽快让我到校补习。可等呀等,一直不见我的影子。眼看离高考的日子越来越近。焦急之中,他骑着单车,寻寻觅觅找到我村,又寻寻觅觅找到我干活的田间……他用自行车带我到校补习”。

?    有志者事竟成。经过坚持不懈的刻苦学习,張绍君于1978年考上海南农学院(现海南大学农学院前身),一举成为加贤乃至塔洋公社屈指可数的天之骄子。

     “唉!当时年纪小,不懂得感恩,考上大学后忙于功课;毕业参加工作后,忙于生活和事业,对老校長这份深情厚意,随着时间流逝而淡忘。而真正懂得感恩,是我30多岁历经磨练相对成熟,特别是当了处长后,回过头才懂得,应感念老校长的这份情。之后,有一年春节,我邀当年几位同学,要到老校长家拜年,顺表感谢当年帮扶之恩,但同学说,老校长已于前年去世了。他的孩子有个在国外,有个在大陆工作……”张紹君一脸的内疚一脸的遗憾。  

     知恩图报,莫善大焉也。
  
   
未完待续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