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朱德坚《临窗集》连载◇从景霞不愿进城说起

  • 琼海在线
楼主回复
  • 阅读:710
  • 回复:1
  • 发表于:2023/3/17 8:19:18
  • 来自:海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琼海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从景霞不愿进城说起


从养女向娇决定购房那时起,我的脑子中就形成了我的人生最后一站的家居蓝图。那就是接景霞进城,一家人得以团聚,共享天伦之乐。

景霞长期单独一人在农村辛苦劳作,和我父女三人离多聚少。按我的想法,她进城居住有两个好处:第一,告别繁重的体力劳动,使身体得到好好的歇息,医治因长期体力劳动带来的伤痛。第二,使她和丈夫女儿之间,有足够的时间和从容的心情相互沟通,增进和谐。因为她什么时候都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为了多干农活,总是感到时间不足。

对于进城生活,多数的农村妇女是求之不得的,而景霞并不高兴,对我和女儿们要她进城的要求,她反应冷淡。要不就是沉默无言,要不就是以种种理由一拖再拖(如女儿慧心读书还需要很多钱,在城里生活每天要花费几十元钱,城里空气不新鲜有汽油味,我走了家庭的一切都毁了等等)。乔迁那一天,她毕竟来了,她没有理由不来。但过后并不十分惦记,也没有再来过。我有预感,她的心舍不得农村那广阔的天地,鱼儿离不开水。

我同景霞一起生活已有二十三年,我是了解景霞的。

景霞于1948年出生于一个赤贫的农民家庭中。幼年丧父(父亲于六十年代初因饥饿患水肿病而死),孤儿寡母五口人生活过得很艰难(景霞是老二,上面一个哥哥,下面两个妹妹)。有一年,最小的妹妹得病又被大队赤脚医生打错针而命亡。贫困和不幸造就了景霞坚强的性格。幼时的景霞已是妈妈的好帮手了。她觅野竹笋,挑砖灶柴,换来一些小钱维持家庭生活。青年时的景霞则是家庭的顶梁柱。她拼命挣工分,支持哥哥读书;她上山伐木,为建造房屋储备桁桷。这本来是男子汉做的事情,可她一个姑娘家也做到了。景霞小学毕业后,也读了一阵子“农中”(当时一种体力劳动多,文化学习少的学校),作为一个学生,她学习是努力的,她头脑聪颖个性活泼,语文、数学、书法、唱歌、跳舞、演戏、游泳样样都行,只是由于贫穷,没有继续深造的条件。她曾告诉我她读小学时两件极辛酸的事:一件是她哥哥为了独占家庭有限的教育费,多次勒令她退学,为此事哥哥多次动粗把她打倒在厨房的灶旁;另一件是处在花季的女孩子应该是穿红戴绿,可她的着装则是上亦“被里”下亦“被里”,因而被同学们嘲笑,获得一个叫做“被里”的外号(当时棉布紧缺,是定量供应,选宽度大的制作被里的“大封”布做衣服,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文化大革命时期,景霞根正苗红,又能说会道,被吸收为公社文革领导小组的成员。她曾经成为风光一时的大红人,也因而成为众多男青年追逐的对象。但景霞的恋爱婚姻家庭却是坎坎坷坷。这是她的隐私,我就不详述了。她是在丈夫病逝后才同我结婚的。她同我结婚时,身边已有三个孩子了。

那时候,我已转到东太农场任教。一方面,我急于想让我因初恋时给自己的命运投下的阴影早日消失;一方面,我已是四十多岁的人了,组织家庭是当务之急。而景霞看中我的是我没有儿女,而且她也希望举家迁往农场(当时农场还有吸引力),于是双方一拍即合。她按照农村习俗,只带最小的女儿到我家作为我的养女。后来生下慧心,才是我的亲生女儿。

景霞的身上有多多的闪光点。

穷则思变,坚韧不拔。从她有了身孕在娘家仍挺着大肚子到大山里用牛拉木料导致下身出血(第一次结婚后仍在娘家操劳筹建房屋之事)到在婆家(吴家)遭受公公歧视,公公不给她享受家庭产业(祖宗园地、树木等),她就自力更生奋发图强自己开荒种上胡椒、椰子、橡胶等,而最后到我家也是白手起家,一步一个脚印,从无到有。这就可以看出景霞的个性本质特征。她深知,只有吃苦耐劳,才能换来美好幸福的生活。

她精打细算,灵活机动,并非蛮干。我听她说,在她心中通常有三天的工作计划,今天做什么,明天做什么,后天做什么。如遇到意外耽搁,她总是在夜色中进行“加时赛”,不然,会打乱第二天的计划。养猪,她很少买饲料,因为投入的成本多了就不赚钱。她的饲料来源是:自己造酒剩下的渣子,用瘪谷、花生壳磨成的粉末,自己地里种出来的番薯块茎藤叶,从不养猪的邻居家收集回来的泔水。至于养家禽,她只养鸡不养鸭鹅,而且不养雏鸡公鸡,这也是着眼于省工、成活率高、收效大等方面的优选。她什么时候干什么活,也是心中有谱的。雨天不能干地里的活,她就在屋里扎扫帚;而酿酒这种需要掌握火候的活儿,她选在没有外界干扰,自己也心平气和的下半夜;大年初一,按风俗习惯不能下地干活,她就搬出缝纫机缝补衣服;我家靠近石壁镇农贸市场,种菜卖菜是一道有较好经济收入的门路,在卖了橡胶树之后,她很快就把工作重心往这方面倾斜。

通情达理,助人为乐。景霞来到我家时,我母亲已经去世,父亲也是风烛残年了,她对我父亲是尽心奉养百事顺从的。在她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丰衣足食的生活之后,她经常感叹:要是婆婆还在,享受享受一下美好的日子多好啊!我三叔现已八十多岁高龄了,是惟一的“世”字辈的长辈,多年来,只要有好吃的,景霞总是不忘给三叔送去一点。至于兄弟之间妯娌之间的关系,景霞也是处理得恰当得体。她乐于助人,有求则应。村中红白喜事乃至族里祭祠、三八节妇女聚餐都少不得她,人们看重她的是认真负责善始善终的精神。

重义轻利,舔犊情深。在乡里,景霞赢得很好的口碑。除了上面所述的几点,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她十分看重邻里对她的人品评价,因而她总是无时无地的严格要求自己。她不见利忘义,宁愿天下人负我,我不负天下人,这是她的人生信条。这就是为什么她制造的芒花扫帚赢得人们的青睐,这就是为什么她酿造的米酒在深巷会散发出诱人的香味。她爱帮助别人,却不要求回报。她不愿拖欠别人的钱债或者人情债,而对别人的拖欠却是宽容和等待。但是,对于农村中那些损人利己的庸俗低劣的小偷小摸行为是嗤之以鼻深恶痛绝的。

景霞爱孩子,在四个孩子(海东、海福、向娇、慧心)中,她特别爱向娇。86年景霞携带四岁的向娇进入我家,可以看出,她母女俩是一个相依为命不可分割的整体。她最敏感的是,我(后父)对向娇是否当作亲生女儿看待。曾经发生过一件对我是刻骨铭心的事情。那时候,慧心只是上幼儿班,当然不知道向娇姐姐是她的同母异父姐姐,而比慧心大四岁的我的侄儿敏(慧心称之为二哥)对此却是清楚的。由于孩子们的天真直率,有一天下午,敏对慧心把这个真相全盘托出,慧心将信将疑,肯定要找我问个究竟。正当我招呼两个孩子吃晚饭的时候,慧心突然发问:“爸爸,姐姐的爸呢?”对此,我根本没有思想准备,我迟疑一下,意识到慧心所说的“向娇的爸”不是我这个“养爸”而是“生爸”,于是,我本着事实回答:“姐姐的爸病死了。”想不到慧心又说出一句不合时宜的话:“我有爸,姐姐无爸!”这无疑给向娇已经创伤的心灵再撒一把盐。接着的事态就不是我能控制的了,向娇噙着眼泪饭也不吃直奔卧室倒头就睡。景霞收工回来了我像一个做了错事的小学生向班主任承认错误一样把事情的经过原原本本的说出来,景霞听后立即咆哮如雷,先是到卧室勒令向娇出来吃饭(向娇无条件的服从,象征性的拨了几口饭),接着是对我兴师问罪。她愤怒极了,她发怒到几乎丧失了理智,竟拿起菜刀要自杀,我夺了菜刀苦苦哀求,慧心也吓坏了。其实,对于这件事谁都没有错,我不会编造善意的谎言,敏和慧心是童言无忌,向娇表露的是真情实感,而景霞是护犊情深。

对于海东、海福,景霞是十分牵挂的。景霞改嫁时,海东十三岁、海福十一岁,由婆婆和叔叔们抚养。那时,海东身体壮实,已能自己摆渡过生活。在后来海东成家立业的过程中,景霞对于儿子婚事,孙子满月,房屋装修,乃至海东一家子日常生活都是尽力而为的。海福因小时候被顽童打破头颅流血过多,造成弱智,后来又因爬树摘椰子被野蜂蜇痛而坠地重伤,不久死去,这又给景霞带来一桩隐痛。

至于慧心,对她来说,也曾经因为不是男儿而遗憾,但看到我没有重男轻女的思想,对慧心疼爱有加,遗憾早已烟消云散。她早出晚归拼命挣钱,也就是为了一个目的——供慧心上大学。

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景霞的人生观价值观。她不愿进城正是她的人生观价值观使然。进了城,她就失去了土地,英雄就没了用武之地,她就认为活着是白活。她认为只要有一口气就要创造财富,丈夫的钱女儿的钱毕竟不是她自己的钱。还有,她舍不得和睦相处的乡亲邻里,她舍不得日夜相伴的稻田、菜地,她舍不得那熟悉的锄头砍刀坛坛罐罐。可以肯定,对乡间的空气她也会感到特别的香甜,对乡间的阳光她也会觉得格外的明媚。先前,我还是没有读懂景霞,要她离开农村,无异于让鱼儿离开水,让瓜儿离开藤。

(原载于文集《龙江龙江》)
  
  • 风卷残云
  • 发表于:2023/3/17 8:29:18
  • 来自:海南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