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是石里还是石离?

  • 大村文客
楼主回复
  • 阅读:3876
  • 回复:2
  • 发表于:2023/3/23 7:06:28
  • 来自:海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琼海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是石里还是石离?

蒙乐生

地名学是历史学、地理学、自然科学与社会哲学的具体表现。地名符号依然不变,但是自然环境、经济条件和生活水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化,这是我到石里感受的顿悟。

石里是万泉河畔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属于万泉镇最边远的罗凌村委会管辖的自然村。六十年前,我曾到过石里,觉得这个名字好怪。怎么把村子说得这么难听,是石头里面。再后来又听说不是石里,而是石礼,是对石头有礼;再后来又说是石离,是与石头分离。

这是我初中同学王可成的家,村里仅几间石头房子,低矮而狭窄;而且,石缝之间,相互交叠,大石压着小石,就这样互相攀付,筑成石墙。从屋里看着外面,通风而透气,风雨大作之际,不时有雨点挤进屋里,属于典型的琼北地区火山熔岩砌筑而成的石头房子。

不用说,这是贫困潦倒的农家房屋,但却是比山村茅草房要强得多的住宿。居住的环境差,道路更不行,路面狭窄,崎岖不平,荆棘丛生,白天走都难,晚间就更用说了。王可成在这个村子生活,20世纪60年代到万泉中学读书,背着番薯去上学,日子半饥半饱。

初中毕业后,同学各奔前程,回到自己的家,过后也互不联系,渐渐就消息渺然。时间过得真快,再次到石里,已经是60年后的今天。王可成是一位好学生,学习勤奋,成绩优秀,爱好画画,极受同学和老师爱戴。回家之后,闷在小天地,穷病交加,郁郁而终。

再来石里,环境已大变,道路宽敞,舒展平坦,房屋崭新。原先零散的土地,瘦脊的山坡,已太满了各种各样的农作物,而且生势茂盛,绿意盎然。同行的朋友说,这“石离”(左“石”右“离”)字典查不到,我说是石里,或是石礼。石离是什么意思,我搞不清楚。

更何况,我看罗凌村委会的介绍,说该委管辖的15个自然村中,就明显写上“石里”两字。石里村的旁边,原有一座矮小的石离庙,供奉南建峒主王官,庙门口一副对联,上书“定佑琼南,南建峝主昭赫濯;安如盘石,石离邦域兆祯祥。”当年,石离属定安管辖,所以用“定安”两字开头。尽管百姓贫困,仍供奉这位南建州的第一任的州官王官为神。

《正德琼台志》记载:至治元年(1321年),时为亲王的图帖睦尔(元武宗次子)因宫廷内斗,被元英宗(1321-1323年)放逐到琼州,潜邸就在琼州城的城南(今府城)。在众多的流放者中,图帖睦尔是独一无二的皇亲贵胄(皇帝直系),也是历史上唯一被放逐海南的皇帝。

天历二年(1329年),刚刚登基不久的元文宗图帖睦尔(1328—1332)对流放地念念不忘,为报礼遇之恩,下旨将隶属海北海南道宣慰司琼州路军民安抚司改为乾宁军民安抚司;同时将定安县升为南建州,直接隶属于海北海南道宣慰司,封定安南雷峒主王官为世袭知州。

元文宗封定安南雷峒主王官为世袭知州,因为文宗贬居琼州时,定安南雷峒主王官“事之以礼,故升而以官世知州事”。于是,文宗感恩载德,使王官“佩金符,领军民”。《王氏族谱》记载:王官被封为知州之后,元文宗还赐予他金碗、玉箸和宫袍等等,极尽殊荣。

《光绪定安县志》记载:文宗当时少年意志,风流倜傥,求青梅而不得,心情黯淡,便到定安游玩,就住在南雷峝主王官的家中,峝主王官对他礼遇有加,还坦然奉出三百聘金,用来“为之出三百金以聘青梅”,终于遂愿。也许媒妁之恩,就是文宗报答王官的理由。

当年,王官新封州官,率领军民,击豪强,保家园,垦农田,兴水利,百姓日子过得稳定繁富,整个南建州物丰民安,欣欣向荣。人们怀念王官的丰功伟绩,大兴土木,兴建南建州峝主庙。石里与南建州旧址相隔不远,受风气影响,石里村民也建峝主庙纪念王官。

这是700年以前的历史。当年,定安县管辖范围很广,管理万泉河西岸以及琼中、屯昌县的一部分。后来,地域重新划定,这一带划归琼海市。石里附近内洞山是土地革命根据地,当年黄学增、王文明和冯白驹等革命先驱都驻扎内洞山,我参观罗凌村史馆来到这里。

从“石里”,到“石礼”,再到“石离”,名字发生变化,但“石”字没变。“里”与“礼”和“离”,在海南方言里,音声相近,发声相同,所以我一直认为是“石里”,至于其他就不管了。虽然,“石里”的名字有点不雅,但却名副其实。而“礼”是“礼遇”,“礼貌”,是地名文化的提升,还说得过去。而“离”则不同,是“石”与“离”分开,是有所寄托?

这一路乱七八糟,胡思乱想,也不知是怎么的,简直离经叛道,不可思议。及至来到石里,顿时山清水绿,庄稼茂盛,喜气盈盈,一派丰收的景象。王可成家的小屋不见了,被前面整齐划一、焕然一新的居屋挡住了视线,而小小的石离庙也被新建的庙挡在后头。

石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是山变,是水变,是地变,是一切都变,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是变得越来越美好,变得越来越亮丽。变化最大的是内洞山,这座大革命时期的功勋山脉。从1928年的“内洞山会议”召开到今天,时间过去了95年,我深切感受到巨大的变化,是“内洞山会议”召开的预定目标已实现,“石”与“离”终于分开与分离。

“石离”的命名是深刻的,寄意是深远的,但连《康熙字典》也不录于其中。也许,当年就有人预见,南建峝主虽然颇有建树,便石里仍然贫困,于是挥毫写成“石离”,让石头分离开来,或者让石头间长出庄稼,长出热带作物,这是一种智慧,也放一种希望。

也许,“石离”是一种社会进步。中国之大,村庄星罗棋布,地名多不胜数。“石离”往往是有意无意地透露一个村子的人文地理或人文历史。它蕴涵丰富的人文思想,甚至预测到它的未来变化。是啊,村名其实就是文化符号,无数村名汇集成了人类文化的宝库。
关注同城热点 获取最新资讯 点击查看更多本地热点话题
  
  • 风卷残云
  • 发表于:2023/3/23 8:09:34
  • 来自:海南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每个村名都寄托了村民们的文化思想
  
  • 蔡鸿亲
  • 发表于:2023/3/23 8:10:58
  • 来自:海南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发照片。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