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毛笔及其他

  • 大村文客
楼主回复
  • 阅读:3185
  • 回复:3
  • 发表于:2023/5/10 0:04:11
  • 来自:海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琼海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毛笔及其他

蒙乐生

五一长假,与鸿亲到大英山,不为游山,只买毛笔。当年洪荒之地已成城市园林,大英山以其山情水韵雄踞市中心,成了悠闲胜地。这是城市建设成就,文治教化的结果。

当年,也就是1962年,林彪来海口,海南行政区的领导请他题写“海口文化公园”的牌匾。林彪很有意思,他到大英山转一圈,写下了“海口人民公园”,还说了声:“这里头有什么文化?”便弃笔而别。大英山有没有文化不由林彪凭说,仅题词一项就是文化。

林彪用的是普通的毛笔,那是中华文明的产物。那管毛笔,挥挥洒洒,几千年中华文明奔来,笔底生花。它描写过《舞鹤赋》《多宝塔碑》,描绘过《步辇图》《富春山居图》。历代相传,毛笔是蒙恬所造,几世几年之后,传过琼州海峡,传来海南,传到海口。

世人认为,秦代大将蒙恬是毛笔的发明者,而且有古代志书引以为证。宋代的《太平御览》曾旁征博引,用《博物志》一书证明:“蒙恬造笔。”崔豹《古今注》也说:“自蒙恬始造,即秦笔耳。以枯木为管,鹿毛为柱,羊毛为被。所谓苍毫,非兔毫竹管也。”

我们是来买笔,不是考证毛笔。既然说开了,不防摊开来说,略为说说毛笔的历史。唐代韩愈的《毛颖传》“以笔拟人”,其中,提到“蒙恬伐中山,俘捉毛颖,秦始皇宠之,封毛颖为‘管城子’。后世便以‘毛颖’‘管城子’为笔的代称,此事也与蒙恬有关。”影响最大的是梁周兴嗣的《千字文》,他说“恬笔伦纸”,同样也尊蒙恬为制造毛笔的始祖。

不过,也有人对“蒙恬造笔”的说法提出了质疑。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说道:“秦谓之笔,楚谓之聿,吴谓之不律,燕谓之弗”。先秦书籍没有“笔”字,而“聿”字在商代已出现,而秦始皇只是统一了笔的叫法。由此可见,早于秦代以前,毛笔早已存在。

清人赵翼《陔余丛考》说的:“造笔不始蒙恬”条中写道:“笔不始于蒙恬明矣。或恬所造,精于前人,遂独擅其名耳。”看来,“或恬所造,精于前人”的评述比较中肯。后来,考古发掘发现的毛笔:一为一九五四年在湖南长沙左家公山楚墓中出土的兔毫笔;另外,河南信阳长台关的楚墓中也发现一支毛笔,与左家公山的那支相似,都是蒙恬之前所造。

蒙恬是秦始皇的大将,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卷八十八·蒙恬列传·第二十八》中写下蒙恬的传记,里面没有提到蒙恬造笔的记述,只是韩愈《毛颖传》中以写实的手法写蒙恬制笔,将“毛氏之族,拔其毫,载颖而归”,秦始皇使恬赐之汤沐而封诸管城。

蒙恬制笔未曾见于史书,但是《史记》却有关于蒙恬做大将前“尝书典狱文学”的记述,由此可见蒙恬早先曾弄过笔杆子。那么,后来在行军途中捕获山兔,命人用兔毫制成毛笔,并根据以前使用毛笔的经验加以改进,所制的毛笔有新的突破,这就完全有可能。

经常使用毛笔的人,要随时记录时事,终日拿在手里极不方便。于是,便将笔插在发际,像现代人将钢笔别在上衣口袋里一样。《汉书·张安世传》记载:“安世持橐簪笔,事孝武皇帝数十年。”所以,张安世手里拿着一个袋子,头上插着一支毛笔,样子倒很可爱。

《史记》有专文记“西门豹治邺”,说西门豹揭穿“河伯娶妇”的骗局,于当日到娶妇的现场,以“河伯妇”生得不好为由,要大巫妪去跟河伯报告一声。河伯就是黄河之神,因而先后把大巫妪及其弟子抛入黄河,然后“簪笔磬折,向河立待良久,观者皆惊恐。”

西门豹治邺,那是战国初期魏文侯时期的事情,大约是公元前424年至387年之间。由此看来,把毛笔插在头上作为一种装饰,以“簪笔”来表示礼俗,年代由来已久。

《中华古今注》记载:“秦笔……以柘木为管,鹿毛为柱,羊毛为皮,所谓苍毫,非兔毫竹管也。”王隐《笔铭》说:“岂其作笔,必兔之毫?雕利难秃,亦有鹿毛。”张华《博物志》云:“山岭外少兔,以鸡雉毛亦妙。”苏东坡见过这种毛,起名曰“三钱鸡毛笔”。

王羲之是著名的书法家,是挥洒毛笔的大家。《世说新语》记载:“王羲之得用笔之法于白云先生,先生遗以鼠鬚笔。”还说,“王羲之的《兰亭序》用的是蚕茧纸、鼠鬚笔,遒媚劲健,绝代更无。”因为先入为主,所以后世的《书法会要》也沿袭这种说法。

王羲之的《兰亭序》是书法精品,与“鼠鬚笔”有相当的关系;但王羲之的《笔经》却否认说:“世传张芝、钟繇用鼠鬚笔,笔锋劲强有锋芒,余未信之。鼠鬚用未必能佳,甚难得。”也就是说,王羲之本人并不相信世上有鼠鬚笔,当然也谈不上用鼠鬚笔。

白居易还说:“每岁宣城进笔时,紫毫之价如金贵。”唐代紫毫曾列为贡品,其价格极其昂贵。唐代毛笔虽然以兔毫为主,但纯粹用兔毫制的毛笔并不多,一般都参杂其他毫料。这是因为兔毫比较硬,而毛笔运用需刚柔兼济为胜,所以大都有其他毫料相互糁杂。

贾思勰《齐民要术》记载:三国人韦涎存制笔之方,是用兔毫与青羊毛为笔心,青羊毛要缩入兔毫下面约二分,外面再卷一层“毫青”。王羲之《笔经》说:“先用人发杪十茎,杂青羊毛并兔毳,栽令齐平,双麻纸卷枝根令净,次取上毫薄薄布柱上,令柱不见。”

《笔经》所提的“人发杪”,那是初生胎儿的胎发,其发末端尖锐,可用来制笔。《江宁府志》记载:“南朝有姥善作笔,萧子云常用之,笔心用胎发。”由此看来,所谓南朝的“人发杪”,实际就是胎发。胎发很难获得,所以无法成批生产,所以制笔主要是兔毫。

相传,《兰亭序》最后已随唐太宗埋入黄土,消失于人们的视野。因为鼠鬚笔与王羲之有千丝万缕的关联,所以后代文人视鼠鬚笔为笔中极品。唐代人白居易喜弄笔,他有《紫毫诗》:“江南石上有老兔,食竹饮泉生紫毛。宣城之人采为笔,千万毛中选一毛。”

宋人苏东坡也是书法大家,他在《东坡题跋》中说:“予撰《宝月塔铭》,使澄心堂纸,鼠鬚笔,李廷珪墨,皆一代之选也。”宋代距晋王羲之时代已越过百多年,他是否用鼠鬚笔很难考证,但黄庭坚《谢送宣城笔》也说:“宣城变样蹲鸡距,诸葛名家捋鼠鬚。”

买几支笔,海阔天空地谈笔,倒也成了趣事。现在买笔,那有什么“鼠鬚笔”,能买到宣城笔就很不错了。据云,宋人讲诸葛高善于制笔,梅尧臣曾将诸笔送欧阳修,欧氏得意忘形,题《圣俞惠宣州笔戏书》:“圣俞宣城人,能使紫毫笔。宣人诸葛高,贡业守不失。”

宣笔早已退出笔坛,已失去雄踞笔坛的绝对优势,湖笔早已流传天下。相传,蒙恬曾在湖州善琏取羊毫制笔,被奉为“笔祖”。据说,蒙恬夫人卜香莲是湖州善琏西堡人,也精通制笔技艺,被尊为“笔娘娘”。蒙恬与夫人将制笔技艺传给村民,当地笔工为纪念他们,在村西建“蒙公祠”,绕村而过的小河易名为“蒙溪”;因此,“蒙溪”成了善琏的别称。

据说,农历3月16日与9月16日分别是蒙恬将军和卜香莲的生日,村民为此举行盛大的敬神庙会,以纪念笔祖夫妇。元代,湖笔取代了宣笔,湖州成了全国的制笔中心。明末清初,湖笔逐渐向外销售,善琏人在各大城市开设一批著名笔店,比如,北京的古月轩、贺连清,上海的周虎臣、杨振华、李鼎和,苏州的贝松泉、陆益堂等,可说湖笔畅销天下。

不料因为买笔,引出一番长篇大论,说了一番漫无边际的外行话。昨天,看李老师抄写的老子《道德经》,着实吓了一跳。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学字三年,从写大书开始到工整抄写小楷,无论是谋篇布局还是零散文字,无不浑然天成,盎然有趣,使人无法相信是初学书法者的作品。由此看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流传长久;城市文治教化,前景辉煌。
关注同城热点 获取最新资讯 点击查看更多本地热点话题
  
  • 大村文客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23/5/10 7:55:59
  • 来自:海南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上照片。







  
  • 风卷残云
  • 发表于:2023/5/10 11:06:09
  • 来自:海南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毛笔记录了太多经典精彩的中华文化
  
  • 雷迅
  • 发表于:2023/5/11 5:55:33
  • 来自:海南
  1. 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