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传统的船形屋

  • 大村文客
楼主回复
  • 阅读:1795
  • 回复:0
  • 发表于:2023/5/26 6:01:17
  • 来自:海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琼海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传统的船形屋

蒙乐生

建筑学家强调:“建筑是石头的史书”,也是古人留下的艺术作品。建筑学包含哲学、政治、宗教、文学艺术、生活方式等等各种精神的、物质的文化内容。遍布全国的古建筑是弥足“珍贵的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然而,传统船形屋建筑却找不到一块石头。

黎族传说:远古时期,海南岛没有人烟。大禹坐天下时,南海有一个“俚国”,国王有个女儿丹雅公主。她嫁了三个丈夫,三个丈夫都先后死亡。相师传言,她是扫帚星下凡,在家家破,在国则国亡,一时弄得满城风雨,人心惶惶,纷纷请求国王处死女儿丹雅。

此时的丹雅公主已经身怀六甲,国王不忍心下手,便在一个北风呼啸的清晨,准备一只无舵无桨的小船和一些酒食,以及一把砍刀和三斤谷种,把丹雅公主放到船上,丹雅公主养的一条小黄狗也跟上了船。随即,国王狠心推开船只,小船在风中飘入了茫茫大海。

浩瀚的大海望不到边,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丹雅公主历尽劫难,她的小船在一个荒岛岸边搁浅。她看到了远处的高山大岭,也看到了成群猴子无忧无虑地在山林间穿行,所有的忧郁和恐惧一下子消失了,在饱餐了野兔和鸟蛋之后,丹雅公主在这个荒岛定居下来。

为躲避风雨和防御野兽侵袭,丹雅公主在海滩上竖起木桩,然后把船倒扣在木桩上,又割来茅草围在四周,她有了属于自己的家。白天她带着小黄狗上山打野兽,晚上睡在这船屋里,小黄狗忠实地守在门口。后来,船板烂了,她割茅草盖顶,成了船形屋的雏形。

更为广大黎族同胞接受的是,黎族祖先是从大陆沿海乘木船漂洋过海。他们靠岸后,由于到处荒凉、没有人烟,只好将船翻过来,覆盖在地面上当屋住。后人为纪念祖先的万里迁徙,便模仿船的样子建造房屋。这种屋,远远看去,与船一模一样,故名船形屋子。

《海南百科全书》记载:“船形屋,黎族干栏式住宅。因屋形似覆舟,故名。有高架和铺地两种类型:高架式船形屋离地约1米,上住人,下养牲畜,见于南渡江上游润方言区;铺地式船形屋离地仅0.3米;“下养牲畜”,此种房屋流行于昌化江的上游杞方言区。

其实,早在二十世纪以前,万泉河上游山区的船型屋随处可见,那是当年黎族苗族同胞的世代居所。船型屋建造一般选择背阴向阳山坡,土地肥沃,林木苍翠,环境优良,便于耕作。同时,傍河而居,水源充足,此外注重避免洪水浸没房屋,这是长期的生活经验。

这是一个家的建造,必须考虑周到。船形屋的构造,大多以木条、竹子、红白藤和茅草为建筑材料,房屋上下横铺有木条搭架。屋的两端开门,屋顶侧面留1或2处能开能关的天窗用于白天照明。船形屋的地面设有炉灶和放灶具的地方,同时划定宾主睡觉的位置。

屋柱的木料都用格木,很坚固,30~50年才换一次,屋顶茅草片3~5年更换一次。不过,我看到过用红藤叶子盖顶的房舍,耐湿不烂,且没有毒虫爬行,可以使用十五年。建房打地基、立柱选吉日,农历10月至春节前为建房季节,建房时村寨亲邻都来相助。

船型屋建成之后,屋主人要杀猪宰羊,摆设酒席,酬谢亲邻。屋内讲究,比较禁忌,那是一个民族的顾忌:比如不得带草笠进屋,不得在屋内吹口哨,生育小孩或是母猪生仔,或者正在煮酒等,都要在茅屋的门口悬挂树叶,禁止外人入内,否则认为诸事不吉利。

所建造的船形屋已竣工,算是功成来就,但还有未了心愿,就是要在屋的旁边建一间单独的茅舍,那是黎族村寨依附在大茅屋旁边或村旁的小巧别致的茅屋,黎语称“隆闺”,汉族人称儿女房。黎族有个习惯:儿女到14~15岁便不能与父母同屋居住。男的要自己上山砍木料盖“隆闺”,女的则由父母帮助盖。大的“隆闺”可住4~5人,小的仅住1人。

“隆闺”是黎族单身青年男女的居所,是藉以倾诉友谊,诉说爱情的神圣之地。黎族青年的思想比较自由开放,父母对子女也相对包容。设置独特的“隆闺”,可以让男女双方通过谈笑,对歌,吹鼻箫,打口弓等自由活动,找到称心如意的对象,结为终身伴侣。

随着汉族迁徙海南和生产力的逐渐提高,黎族的船形屋也慢慢发生了变化,开始由高架变为低架,屋盖也斜伸到地。历史文献记载:“黎人住民,一栋两檐。邻汉人处,则于檐下开门,且编木为墙,涂以泥,如船篷。”随后屋盖起了变化,采用人字顶,屋顶升高。

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生产力得到很大提高,社会财富迅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随着民房改造的力度加大,船型屋已经逐渐消失,万泉河上游的船型屋已经变成砖瓦房。近几年来,槟榔价格看好,苗胞的收入增多,于是他们把砖瓦房改建成小洋楼。

从整个海南来看,唯有东方市的俄查、白查、那文三大文化古村存留有上百幢茅房。面对山村实际,东方贯彻落实党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海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以推进旅游发展为契机,东方提出抓好新农村住房建设三大文化古村落的保护。

新农村建设之路,既是古村落的复兴之路,更是改善民生的富民之路。深入挖掘和大力宣传凝聚东方人民智慧、散发浓郁海南黎族风情的古村落,精心打造集黎族生态、观光旅游为一体的文化古村品牌,对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特色古村保护与新农村建设并不是相互对立、相互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认为“新农村”必须是“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这是错误的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当然需要“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但更重要的是“新农民,新风尚”。而“新农民”指的是历史文化的保护意识加强,是乡土文化财富的历史价值,是保护特色古村、古民居等历史文化遗产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意识觉醒,“新风尚”显然包含保护历史文化的乡土风尚。

终于,东方白查村成功保存了81间错落有致的黎族船型屋,这是黎族传承千百年的精神家园,是黎族文化的缩影和见证,也是中华传统民居文化的一朵奇葩,被誉为“黎族最后一个古村落”。黎族船型屋营造技艺,已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也是海南首个建筑类古遗址成功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船形屋申报成功,成为白查村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乡土故园,船型屋成了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