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临安散记

  • 琼海在线
楼主回复
  • 阅读:746
  • 回复:0
  • 发表于:2023/8/19 11:13:32
  • 来自:北京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琼海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临安散记

△朱慧静

初秋,一股独特的风潮扰动了全国的乐坛,所到之处,只要打开手机,就能听到各种版本的“罗刹海市”、“花妖”等刀朗的歌曲。此歌流行于各省、市,也在国外许多国家风行,据说播放量有近三百亿。这数字如此之大,热度如此惊人,与初秋酷热的天气形成鲜明的映照。

“花妖”中有句歌词:“君住钱塘东,妾在临安北”,两个地名其实都是指杭州,但却是相隔千年的不同时期。巧的是,距杭州市40公左右就有一座城市叫临安,它显然不是歌词中的“临安”,但是,此临安与彼临安名称相同,很容易让人产生联想,很容易让人产生好奇,很容易让人产生到临安一游的冲动。


江南的初秋,炽热难耐,许多沪上人家都离市各自寻觅凉爽之地避暑,我与妻驱车到达临安,在友人张先生夫妻二人的陪同下,先后参观了博物馆、钱王墓、水上森林等,在友人的介绍下,得知临安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

临安早在秦、汉时属会稽郡余杭县,隋唐时属杭州。北宋时属杭州,南宋时属临安(杭州)府,直到现在仍属杭州市。临安文化底蕴深厚,人文荟萃,名人倍出,名气很大的当属吴越王钱镠,他是地道的临安人,生于唐宣宗大中六年(公元852年)。少年时,迫于生计,他曾贩卖私盐,后来投军,渐由偏将而升掌一州之兵。他在翦除地方叛臣的过程中,占有了两浙之地。景福二年(公元893),钱镠升任为镇海军节度使,驻杭州。唐以钱镠为镇海、镇东两军节度使,治杭州。唐昭宗天复二年(公元902年),封其为越王。公元904年,改封吴王。及朱温建梁,始封钱镠为吴越王。钱镠在位期间做了一些有利于民的好事,征用民工修建钱塘江海塘,又在太湖流域普造堰闸,以时蓄洪,不畏旱涝,并建立水网圩区的维修制度,有利于这一地区的农业经济,两浙百姓都称其为海龙王。北宋时期的苏轼在《表忠观记》中评价钱镠:“晔如神人”、“与五代相终始,天下大乱,豪杰蜂起。方是时,以数州之地,盗名字者不可胜数。既覆其族,延及于无辜之民,罔有孓遗。而吴越地方千里,带甲百万,铸山煮海,象犀珠玉之富,甲于天下。然终不失臣节,贡献相望于道。是以其民至于老死,不识兵革。四时嬉游,歌鼓之声相闻,至今不废。其有德于斯民甚厚。” 苏东坡对钱镠的评价是公允的,也是很高的。时至今日,钱王墓依然成为人们乐于去观光缅怀之地。


临安少年才子方克猷也颇有名气,他年少时聪慧过人,品性端方,7岁束发受经,过目成诵,他父亲对他督教也很严厉。他“年十二应童子试,以第一名入泮(即秀才)”。当时县宰出联:“方元鼓打到更楼太阳来哉”;方克猷应声而对:“藻溪鱼跳过横塘化龙去矣”,其对仗工整意蕴绝妙,受到人们高度评价和官方的赏识。


现在的临安,在杭州市的影响和带动下,经济文化都有了很大发展,特别是现在,人们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指导下,十分重视环境建设,因势利导,修造了青山湖旅游区,大大改善了市区环境。傍晚,我们在湖岸漫步,发现呼吸的空气中,有着一股特殊的香味,深吸几口,肺部的浊气被洗涤得干干净净,心胸舒适,头脑顿有轻松之感。我想,这里真是一个可以深呼吸的好地方,也是一个可以休身养老的妙地。在青山湖不远处,有一片浓密的杉树林,当我们沿着木质栈道行走时发现,这片杉树林是生长在水中,每棵树有20余米左右高,树丛中不时有游人划着船穿梭其中,显得风味格外别致,这水与森林相交的情景,真是一个别致的怡人情趣的好地方。


次日,张先生与妻邀我们同去临安天目山边一民宿家中,这片乡村几乎家家设有民宿,我们去的这家民宿别有风味,大门是典型的苏式风格,双开大方门很厚重,进门有照壁,进入圆月式的二进门,便可见一别致的花园,园中有一小桥连接两个鱼池,有小桥流水的意象。

水池边排列着数块型状不同的太湖石,池边有长廊环绕,廊中有根雕茶桌,可供人边品茶边观赏园中古香古色之景,观看池中各种彩色游鱼,也可发呆怀思古之幽情,漾起内心中淡淡的乡愁;主楼是一座三层楼,一楼外有长廊可观景,廊边有木质结构的古典式贵妃长椅,可供人们休息和观赏园中池鱼花木。仔细看园中一物一景,真如一首古诗所说:

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

塔从林外出,山向寺中藏。

一迳抱幽山,居然城市间。

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


江南的园林之美甲天下,苏州的园林甲江南。园林式建筑多在江南,它的美,它所蕴含的意境,可以说美在诗中,诗中有美,故多有仿造者,甚至北方也多有苏式园林建筑模式。


因此,主人自豪地说,像我这样苏式园林设计的民宿,在此地只唯此一家。我猜想,主人不惜花重金设计打造自己古典园林式的民宿,恐怕初衷不单纯是为了经济利益,而是一种文化追求和文化自信。不难想像,在当今社会条件下,富起来的农民是有远见的,是有对环境美的追求的,也是有一定审美情趣的。

乡村的夜很静,漫步在乡村中小路上,只见灯光未见行人,偶可闻犬吠之声,更显其乡村之夜的静美。凉爽的夜风带着白日的暑气,消退在林荫之中,人们无忧地进入了梦乡,享受着秋日静夜的惬意。

翌日,在张先生夫妇的引导下,我们驱车沿着天目山公路向深处驶去。山路崎岖,弯道很多,远不止九弯十八拐。上山的左侧下,是杭州市、临安市水源水库(也叫太湖源),其水色与山色相映照,碧如翡翠,沿山底弯曲而上,长达十余里。车行至半山处,到达目的地,房东接待了我们。下车后仔细观看,四周皆山,地无三尺平,数十家山民的房屋,都是挖平山坡后依山而建,几乎家家都是三层别墅似的楼房,这些楼房都是盛夏时用于接待避暑的人们。我们下榻的地方,是一栋依山而建的三层楼,门前有几棵巨大的古树,房东利用一棵古树搭建起约三十平左右的木质平台,平台上设置有二三张小桌,供游人们品茶观山,发呆幽思。这棵古树很大,高约三十米左右,树冠近二十余米,覆盖了整个平台,树杆之粗三人展臂都难以合围。据房东介绍,此树名为香榧树,其果实如枣大小,是制香精的原料。此树已有三百多年历史,附近还有几棵这样的树。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果然有五六棵一般大小的香榧树生长在不远处的山坡上。我从来没有见过香榧树,很是好奇,围绕着树杆转了两圈,发现树身有一碗口粗的藤状榕树寄生于树杆,依附树杆攀沿而上,而且还分布于香榧树树枝上,如不细看,还以为是一树两种叶片呢。


山里气候确实凉爽,空气清新,大有置身森林中的那种感觉。深深吸一口气,肺部便觉爽快之极,头脑也觉得轻松了许多,我不禁脱口赞叹:这里真是休闲避暑的好地方啊!

房东为我们准备了丰盛的晚餐,所谓丰盛,其实是本地散养的鸡、本地的竹笋、本地的野菜之类,总之,全是山里土生土长、而且是城里很难买到的食物。我们放心地吃,吃得比往常多,吃得很尽兴。在都市里,购买各种食物时,第一个想到的是否有农药或其他化学产品,挑挑拣拣,总是放心不下,但又不得不买,不得不吃。到了这纯净的山里,什么都是原汁原味,完全不用担心食品安全问题,于是,我们放心地大吃起来。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都市里流行着一种新的休闲度假方式,人们每到休假之时,都携家到偏僻山乡之处,特别是一些退休老人,他们为了避开都市喧嚣的烦恼,索兴寻觅偏僻山乡之处租房长居,回归自然,放心而愉快地过起了田园似的晚年生活。记得妻说过,她的大学时期同学,二人都是浙江理工大学教授,夫妇二人也到临安天目山下一村庄购买了一度假房,每到节假日,特别是炎热的夏日,夫妇二人便到此休假,放松心身,读书观景,撰写文章,充实自己,以利于更好地教书育人。这种生活方式虽然有浪漫的一面,但更多成分是积极的,有益于社会的。


晚饭后,我们想走一走,但山势陡峭,无空旷之地,只好沿着弯曲的公路而行。由于公路坡度较大,上下都很困难,只好返回房前小小的平台,房东用自己种的茶,为我们每人沏好一杯。我端起茶杯,一股清香扑鼻,沁人心脾,呡一口,略感茶水清涩,几番回转后,回甜味袭胃蕾,满口纯香。在这深山之处,品赏到如此甘冽纯香的真茶,叫人分外欣喜。房东告诉我,茶是自己种的,得天地之灵气,无任何有害物质,水是山里的泉水,出之自然,蕴含多种有利于人体健康的稀有元素,茶和水均为自然之物,二者相交,互辅融合,茶味展示出天道之美,饮品这种茶,自然与其他茶是有区别的。房东说的不错,几番品咂后,果然茶的口感、香气、风味俱佳,每品一口都很爽心,都耐人寻味再三。


深山中的夜很静,静得可以听到轻风的流动声,偶有鸟儿轻鸣声传来,忽然想起南北朝诗人王籍的著名诗句“鸟鸣山更幽”。的确,此时万籁俱寂,静得连轻风的流动声都听得到,人迹罕至的深山岂能不静?

远处,山峦起伏,层层相叠,其色由绿变蓝,由蓝变黛,再由黛变灰,最终与夜霭融为一色。此时,身心中残留的都市的喧嚣,被这幽静的环境洗涤干净,没有忧愁,没有烦恼,心无杂念,全身心融入这幽静的山野和幽静的时空之中,仿佛自己也成为一种空寂的意象而存在了。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