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闹军坡”海南民俗大狂欢》(连载5)

  • 大村文客
楼主回复
  • 阅读:1606
  • 回复:0
  • 发表于:2023/8/25 0:21:16
  • 来自:海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琼海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5.悠远的文化历程
蒙乐生


古籍记载的军坡

据海口市群艺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申报书》介绍:“军坡节”是海南民间纪念冼夫人的传统节日。该节历史悠久,活动遍布全岛,是民间节庆中具有积极意义的庙会活动。从隋代至今,“军坡节”已流传了1400多年。

南北朝至隋朝初年,岭南族首领冼英(后称“冼夫人”“冼太夫人”)辅佐时任高凉太守的丈夫冯宝,挥师渡海,进驻海南,平乱安民,结束了“海南久乱不统”的动荡局面,结束了海南岛长期游离于中央政权的分裂格局。冼夫人“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爱国爱民,受到历朝历代皇帝的册封。冼夫人去世后,海南人民建庙祭祀。

据《儋县志》载:“宁济庙在州署前直街东南坊,祀谯国夫人冯冼氏……自有唐来已立庙。”全岛有100多座冼夫人庙。每年农历二月间,各地纷纷举行庙会,模仿当年冼夫人出征巡游,场面非常壮观,俗称为“装军”。庙会之日,称为“军坡节”。

以“军坡节”为平台的传统节日,集中展现民族历史、民间风俗、民生意愿,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大课堂。周总理曾称赞冼夫人是“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称冼夫人是“我辈后人永远学习的楷模”。学习弘扬冼夫人的爱国爱民精神有现实意义。

据《北史·烈女传》记载:冼夫人年青之时就能抚循部众,压服诸越,“海南儋耳归附者千余峒”。梁武帝大同初年(535~546年),高凉太守冯宝聘冼为妻。适逢高州刺史李迁仕造反,冼夫人起兵剿灭。冯宝去世后,岭南大乱,冼夫人“怀集百越,数州安然”。陈朝永定二年(558),广州刺史欧阳纥造反,冼夫人发兵剿灭,被封为“高凉郡太夫人”。陈朝灭亡,隋文帝安抚岭南,封冼夫人为“宋康郡夫人”。不久,王仲宣造反,冼夫人进军南海,岭南悉定,被封为“谯国夫人”,受临振县(海南三亚市)汤沐邑一千五百户。

海南最早见于典籍的是苏东坡写于北宋绍圣四年(1097年)的《和陶拟古九首·其五》:“冯冼古烈妇,翁媪国于兹……铜鼓壶卢笙,歌此送迎诗。”诗人歌颂冼夫人平定叛乱,保护岭南地区稳定,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的历史功勋和爱国主义精神。

南宋时期,儋耳人羊郁上书朝廷,请赐冼夫人和儋耳庙称号。宋高宗赵构于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上赐冼夫人为“显应夫人”,赐庙名“宁济庙”,并御书《庙额宁济诰》:“儋耳在海岛之中,民黎杂居,厥田下下。弥寇攘之患,格丰登之祥,惟神之功,宽朕之忧,顾未加瞿茀,阙孰甚焉。其改为小君,锡二百年之称号,尚凭宠命,弥广灵釐。”

李光谪居儋州,追随东坡足迹,寻访古宁济庙。有感于受冼夫人伟业丰功,应儋州父老之请,为宁济庙作庙碑记,“谨躬诣庙廷,再三稽首”,才挥毫作《儋耳庙碑》。李光记下了奉祀冼夫人盛况:“每岁节序,群巫踏舞,士女軿辏,箫鼓之声不绝者累日”,“邦人敬事久益虔”。这与苏东坡所记“铜鼓壶卢笙”相似,是最早关于军坡节的记载。

明清时期,琼山县在是海南兴建冼夫人庙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县份。海南定安进士王弘诲的《咏谯国夫人词》记载:“每令节属期,即云乐炎风附,若三军奉主帅,曾无敢有载厥者。”王弘诲《咏谯国夫人词》“岁时伏腊走村氓,祝厘到处歌且舞。迩来豺狼日纵横,青天魑魅群妖精。愿仗神威一驱逐,阖境耕凿康哉宁”,描述了当年军坡盛况。

《琼山县志》卷5《坛庙》记载:每逢冼庙盛会,“数百里内祷祈者络绎不绝,每逢诞节四方来集,坡墟几无隙地。”清咸丰四年(1854年),海口市得胜沙商民捐建冼夫人庙,每年农历二月初九至十二日庙会都举办演戏、舞狮、戏龙等活动。定安县潭榄村谯国夫人庙每年农历二月“庙会期,各县行香者云集,舟车络绎,士女殷轸,溟南第一赛场也。”

军坡庙会,大多集中在农历二月,即民谚所谓“二月军”。但成书于1936年的《海南岛民俗志》中的“六月军坡节”记载:“‘军坡’为一种民间娱乐之集会,类于北方之庙。此种集会,各地举行之时间极不一致,有在二月者,有在五月者,有在六月者。而每月之中,又各异其日期。故此处所指之军坡,乃六月六日举行。以其所及地域较广,规模较大,故举之为代表……然如上所述,军坡之举行时间,本无一致,六月之军坡其范围仅限于琼东、乐会两县,其余各县未必普及,则六月之军坡不能为全琼普遍节序,其理甚明。

由此可见,军坡节在海南影响之大,历时之久,日期之异,实为罕见。

“两伏波”庙食千古

“两伏波”,乃前伏波将军西汉路博德,后伏波将军东汉马援。时隔2000多年,海岛不少村庄仍建珠崖侯王庙,奉“两伏波”为境主,尊他们为“公”。

要了解海南军坡,要了解海岛公期,要先了解两伏波将军。

西汉武帝元鼎五年(前112年)四月,吕嘉杀南越王赵兴及汉将韩千秋,另立赵建德为王,割据岭南。汉武帝命邳离侯路博德为伏波将军,平定南越,以其地为儋耳、珠崖、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阯、九真、日南九郡,史称路博德“前伏波”。

东汉建武16年(40),交趾郡二女子征侧、征贰占据九真、日南及合浦等65城。光武帝刘秀命马援为伏波将军,将楼船二千余艘,战士二万余人,斩征侧、征贰,追捕余党都羊等,斩获五千余众,分其地为封溪、望梅二县,史称马援“后伏波”。

汉两伏波,有功德于岭南之民。《琼州府志?路博德》载:南越蛮荒之地,秦虽置通吏,旋复为彝,邳离开九郡,其地始入中国版图。马伏波平定南疆,复郡县,治城郭,引渠灌溉,以利其民,故《后汉书?马援传》云:“自后骆越奉行马将军故事”。

海口两伏波祠始建于宋代,原称伏波庙。《琼州府志》记载:“伏波庙在郡北六里龙岐村,宋建,祀汉二伏波将军”。李纲被贬来琼,曾前往占卜。后来历经迁建,到了清代康熙五年(1666),海南分巡兵备道兼摄学政按察副使马逢臬复建伏波庙。

目前,海南现有几座伏波庙,其中龙岐伏波庙规模最大、香火最旺。按龙岐村民的说法,修建伏波庙是颂扬两伏波将军为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所作的历史贡献。

所谓“骆越”,是秦汉时岭南别称;“马将军故事”即“消除民族分裂,结束地方割据,促进国家统一,维护社会安定”的天下大事,是老百姓安居乐业的感恩故事,也是苏东坡说“非新息苦战,则九郡左衽至今矣”的社会进步、岭南文明的历史故事。

历史是这样传承的。海口市龙华区遵谭镇东谭村有珠崖庙,秀英区西秀镇荣山村有马伏波庙。沿海村庄几乎都有伏波庙,每到境主诞辰,那里是热闹场所。

且说马伏波将军,幼年丧父,家道中落,兄长延师教其习《齐诗》,但他志于立业边疆,不屑寻章摘句。不幸兄长病亡,马援守孝,侍奉寡嫂,衣冠不整不进居室。后来他垦荒陇西,亦耕亦牧,牛羊多至数千头,稻谷数万斛,竟散尽家财,留下“大丈夫处世,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发财致富,贵能济世,岂可当‘守财奴’”的感言悄然离去。

王莽末年,马援在隗嚣麾下当绥德将军时说,公孙述目光短浅,是“井底蛙”,刘秀“才明勇略,非人敌也”,规劝隗氏归顺汉室。隗嚣始顺后叛,刘秀讨逆,诸将犹豫,马援“聚米为山谷,指画形势”,力排众议。刘秀夸奖:“伏波论兵,与我意合。”

隗嚣虽被殄灭,但匈奴侵扰,寇患不断。边将来歙上奏:“陇西诸县形势危急,非马援不能平定。”建武十一年(35年),马援任陇西太守,奋不顾身,横扫凶顽,飞箭穿骨,血染鞋袜。边患渐息,刘秀奖赏牛羊数千头,马援全分给将士。驻守陇西六年,马援恩义抚众,宽厚待人,任吏以职,复耕荒田,修渠引水,陇右清静,郡中乐业。

建武十七年冬月,马援官拜伏波将军,率楼船二千余艘、战士二万余人出征交阯。大兵到处,土人翘头,凶顽降伏,复立“珠崖”,修建城郭,申明汉律。

有人认为,马援“复立珠崖”,只是威令远及,没有真正登岛。窃以为,如果不渡海作战,哪用得上二千余艘楼船,二万余名军士,何需驻防四五载。况且,海北海南,一衣带水,朝发夕至。马伏波南征,在海南儋州、东方等地留下的“伏波井”以及文昌、海口、澄迈、儋州等地多不胜数的“马伏波庙”,都足以证明渡海作战的史实。

东方市旧名“感恩县”,那里有感恩河、感恩桥、感恩平原等诸多带“感恩”字眼的地名。感恩大地,旷野、河流、泥土、泉水无不洋溢着感恩气息。

东方市十所村有汉马伏波井,其井泉被称为“感恩第一甘泉”。郭沫若曾考证该井并赋诗“水泉清冽异江灌,古井犹传马伏波”。千年古井所传颂的是马援在边城被践踏、百姓被蹂躏的危急关头,“宁可战死沙场,马革裹尸还葬”的锵锵誓言。  

马援是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军事家,是颇有建树的实干家、哲学家。为了“国家统一,民族团结”,马援奋斗终生,功昭日月,其精神影响,旷古绝伦。

假如不是德泽一方,惠及百姓,焉能英风千古,庙食万年!

李公冯公功德高

海口市龙华区遵谭镇儒逢村有一座古庙,名叫“五神庙”。古庙香火鼎盛,正殿供奉李公侯王、冯公元帅、关圣大帝、冼太夫人和水尾娘娘五位神灵。

古庙建于何年,不得而知,但见门前刻有“五神临门,景泰时和占富岁;神光普照,风调雨顺庆丰年”的门联。庙联很有意思,期望“景泰时和,风调雨顺”,就“太平盛世,国泰民安”。观其意,是既期盼“时和世泰”,也企求“风调雨顺”。

如此看来,所供神灵,必定神通广大,才能不负众望。那么,这位居前排的李公侯王到底是何方神仙呢?把李公侯王排在冯公元帅和冼夫人夫妇前头,位置十分显要。作为“境主之首”,这种“英雄排座”,所表示的是民众对李公侯王的敬重。

李公侯王是谁?为什么被儒逢人尊为境主,位居五神之首?

李公侯王名叫李复,官居岭南节度使。和两伏波将军一样,李复曾出兵收复海南并上《收复琼州表》。追述往事,必须回忆东汉至中唐700多年的历史。

史载,东汉建武十九年(43年),后伏波将军马援抚定珠崖,结束了从汉元帝罢珠崖郡以来的混乱时局。《海南百科全书》载:“相传马援尝至珠崖,屯兵于大胜岭(今澄迈县老城镇西10里),命陶者制瓦器,大者数石,小者二、三斗,招到黎人即以遗之。遂抚定珠崖,建城郭,置井邑,立珠崖县。建武二十年(44)秋,振旅还京师。”

可是,没过多久,汉末大乱,经三国、两晋,到南北朝的梁朝大同年间冼夫人平定岭南,海南儋耳千余峒才归附。这期间长达680多个春秋岁月,中央政府对海南的统辖若继若断。在这等动荡局面中维系了100多年,海南政局才出现新的变化。

唐乾封二年(667年),琼州(今琼山区甲子镇)境内黎民因不堪官吏、地主压迫和剥削而举行武装起义,占领琼州城并屡败唐朝军队,直到唐贞元五年(789年)十月被岭南节度使李复遣兵镇压。此次黎民起义长达122年之久,为中外历史所罕见。

史载:“唐贞元五年(789年)十月,岭南节度使李复在镇压琼州黎民起义后,为提高琼州的地位,加强对黎民的控制和镇压,向朝廷上《收复琼州表》。其文云:‘臣窃观琼州控压贼洞,若移镇军在此,必冀永绝奸谋。伏望升为下都督府,仍如琼崖振儋万安等五州招讨游奕使,其崖州使额请停之’”。朝廷采纳了李复的建议。从此以后,海南岛的政治、军事中心便由崖州(今琼山区东南)移至琼州。海南岛别称琼州,简称琼,皆缘于此。”

以上史实说明,不管是当年的崖州或是琼州,其地理位置都与遵谭镇儒逢村靠近,很早以前就有人居住。李复收复琼州,影响深远,世代颂扬,所以被百姓奉为神灵。这段史实说明,李复“控压贼洞”“移军在此”,对地方安定贡献巨大。

与李复侯王一样,冯公元帅也备受推崇。那么,冯公元帅又是谁呢?

相传,冯公元帅系冼夫人丈夫冯宝。梁大同初年(535~546年),高凉太守冯宝聘俚族首领冼英为妻,共同建功立业。冼英即冼夫人,在海南享有盛誉。如今,海南冯氏都以冯宝和冼夫人为开琼始祖。相传,在澄迈盈滨半岛有冯公潭,是为纪念冯宝而命名。

其实,冯宝是否来过海南,历史没有定论。但是,冯冼家族对海南社会安定做出较大贡献。史载,陈初永定二年(558年),冯宝和冼夫人的长子冯仆曾受母亲派遣,率俚族部众觐见陈朝君主陈霸先,被册封为阳春太守。宣帝时,冯仆被封为信都侯,加平越中郞将,转任石龙郡太守。相传,冯仆在平定海南叛乱中阵亡,被隋文帝追赠为“崖州总管”。

冯冼家族中,在海南岛享誉最高的要数冯宝和冼夫人的孙子冯盎。冯盎一生,南征北战,屡立战功,被隋文帝封为高州刺史。唐初,冯盎平定岭南,以其所辖高、儋、崖、振等八州之地归顺唐朝,被唐高祖授为“八州总管”。《冯氏族谱》记载:“唐武德初,盎又事高祖,立儋、崖、振八州,辖地二千余里,为总管,以故子孙为南越郡长,家于琼崖。”

此外,还有冯盎之弟冯背,曾为琼州通判,其子冯世禧曾任总兵,镇万、陵、崖三地。冯盎之子冯智戴曾奉侍唐太宗,“任官于琼,立籍于琼,聚族于琼,归终于琼。”

自南梁至唐初100多年海南社会安定,百姓安居乐业,有赖于冯宝与冼夫人的子孙承先启后,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从这个意义上讲,冯公于琼,功德无量。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