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琼剧问世之路》连载三

  • 高岚
楼主回复
  • 阅读:11684
  • 回复:5
  • 发表于:2023/8/30 4:27:02
  • 来自:广东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琼海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琼剧<南侨情>问世之路》一书连载

         第二章  (一)自觉采访

    听之后认识的钱汉堂大哥说,他也参加此纪念大会。

     “纪念大会开的很成功,参加大会者都被深深打动。不足的是,王教授事先估计不足,来那么多人,会议室空间那么小,济济一堂,转动身体都很难……”。

    听之后认识的南侨机工后人殷红女士说“当时,我任广西南宁侨联副主席。我是专程从广西来海南参加纪念大会的”。

      参加纪念大会,南侨机工勇赴国难、把青春热血甚至宝贵生命献给中国人民抗日事业的精神而感动让我心灵震撼让我心情久久难以平静,自此产生挥不去化不开的南侨机工情结。

     “一条路,一群人,挽救一个民族”
。时至如今,这群人,或定格于风华正茂的年龄长眠于滇缅公路上,或在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牺牲在战场上,或因饥寒交迫倒在流浪路上,无论返回南洋还是留在国内,不但他们垂垂老矣,他们的后代也垂垂老矣。而“这群人”是国家、民族的宝贵财富。应该趁他们健在之时,把他们勇赴国难的心路、他们的英雄事迹一一记载下来,留给历史,留给后人。

     然而,因个人生活空间有限、能力有限,只能采访琼海籍健在的南侨机工与南侨机工子女。

    于是,我从海南侨联拿到琼海籍伊健在南侨机工与已去世的南侨机工子女的联系电话,以只争朝夕地抢救、记录历史的精神,自费的采访健在的南侨机工、南侨机工后人。

     采访“现代花木兰”的南侨机工李月美的大儿子杨善国

? ?? ? 在悠悠八年抗日战争中,在南侨机工回国抗日史册中,有两个亮点故事,一个是“当代孟姜女”故事,一个是“当代花木兰”故事,前者是琼海市烟塘镇闺女、琼海市塔洋镇媳妇,后者是广东台山闺女、琼海市福田镇媳妇。

 ? ??“当代花木兰”李月美的大儿子杨善国是笔者第一个采访对象。? 
? ? ?

    了解到杨善国退休前是琼海交通修理厂工人,于是,由在嘉积生活的热心的黎良镇文友做向导,找到住在琼海交通修理厂宿舍的杨善国。? ? 
?? 
     时年 57岁的杨善国,五官端正,体形较胖,刚从福田镇老家祭祖归来。?
 ? ? 
     一见面,他惊喜道“我认得你,在华侨大厦纪念大会上,你一直忙于摄像。你怎么找到我家来了?”? ?

    杨善国退休前在琼海市交通汽车修理厂当普通工人。前妻看他是归侨、华侨才与他结合,后见他贫困潦倒,抛下儿子另嫁他人。他独自抚养儿子。后与一位湖南妹结婚,生一女儿。妻子没有工作,全家靠他微薄的工资过着拮据的生活。 

    ?一说明来意,一提起住事,杨善国心情低沉,语调低沉。? ? ? 

     “也许你会感到奇怪,我生活、工作在琼海几十年,讲的却不是标准的海南话、琼海话,因为我十多岁才回到家乡”。? ? 
?
      “说到我妈妈,更是大半生在国外生活。我妈妈1918年生于马来亚槟城一个华侨家庭。我外公李荣基祖籍广州台山,是一位华侨商人,为人豪爽正直。我外婆梁凤蝉,善良贤惠。我妈妈遗传了我外公外婆的性格,既有女人的善良温柔,又有男人的豪爽耿直”。? 
? ? ?
      因为家境较好,李月美(又叫李月眉)自幼在梹城华侨学校读书,自小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 ? ? “七七事变”一声枪响,宣告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七七事变的枪声,传到海外,在海外华侨的心中掀起滔天波澜。


图:“现代花木兰”李月美
.
     在强烈的爱国热情的驱动下,热血沸腾的李月美与同学一起,组织抗日救国宣传队,走上街头,义演、卖花、演讲、呼吁抵制日货。

      身为学校篮球队骨干的李月美,还组织女子篮球赛,将球赛募捐的款项交给筹赈会,支援国内抗日救亡。  ? ? ? ?
      1939年,在抗日救国热潮中,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急祖国之所急,以南侨总会的名义发出通告,号召华侨青年回国服务。广大华侨青年热烈响应踊跃报名参加,在东南亚掀起如火如荼的抗日救国的热潮。 
 ? ? ? 
   ?做为热血女孩,李月美也兴致勃勃地前往筹赈会报名,却被拒绝,原因是不招收女机工。? ? ? ?

       难道女人就报国无门么?生性好强的李月美不甘心。她想起在华侨学校读到的中国古代“木兰替父从军”的经典故事。古代有女扮男装上战场、英勇杀敌的巾帼英雄,为什么就不能岀现一个“现代花木兰”?

     于是,李月美用一条长布条勒紧胸部,剪男孩子的发型,着弟弟的衣服,女扮男装混进报名队伍。




图:女扮男装、身着南侨机工服装的李月美。
因为当时形势紧迫,而她娴熟的汽车驾驶技术,很容易便蒙混过关。? ? ? 

“因为当时没有体验,我妈妈骨架大、嗓门高,骗过了招募的人员。受妈妈的影响,我舅舅李锦容也去报名。他只有18岁,虚报20周岁,同样蒙混过关。妈妈是1939年2月参加马来西亚槟城机工队。舅舅是1939年7月参加第8批机工服务团回国。俩人都瞒着父母和家人。当时,各码头上,有父母送子女,有妻子送丈夫的动人情景。但我妈妈和舅舅,没有亲人送行。”杨善国说。

? ? ? ?李月美,以一个中华热血男儿的身份,实现了报效祖国的愿望,回到了灾难深重的祖国。 
 ? ? 

图:第二排中间乃李月美。

     经过几天几夜的海上颠簸,在安南上岸,又经过几天几夜的陆上颠簸,乘火车到达抗日后方、西南重镇一一昆明。在昆明经受军训后,李月美被分配到总部设在贵州的红十字会当司机。李绵容同样在昆明经培训后,收编西南运输处第15大队第4队担任副队长。? 
? ?    
     “又是漂洋过海,又是坐陆地火车,还有集体军训,又参加滇缅运输线运输,与男同志一起参加集体性活动、生活,又与弟弟同为南洋机工,你妈妈就没有暴露女孩子的蛛丝马迹?”笔者问杨善国。? ?
 ? 
      “我妈妈从小就好动,兴趣广泛。体育方面,爱打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骑马、开汽车和汽船。文艺方面,会弹吉他、钢琴、手风琴,会吹口琴,可谓多才多艺,男孩子会的,她都会。而且她性格直,嗓门大,从小就是个'假小子'。因此,无论出现在哪里,同伴都没有怀疑到‘他’是个女子。在云南,虽然与舅舅偶尔相遇,姐弟也装作互不认识。舅舅对姐姐女扮男装事守口如瓶。如果不是那次翻车车故,也许她的女性身份是不会暴露的”杨善国回答道。




图:南侨机工驾驶的运输抗日物资的汽车行走于被称为“死亡公路”的滇缅公路上。

    1940年8月中旬某日,李月美开车护送伤员返回军部途中,遭遇日寇飞机跟踪轰炸,在滇缅公路急转弯处,来不及躲避弹坑而不幸翻车,身负重伤,脑部震荡,处于昏迷状态。? ? ?
 
     ?被过路的同为南侨机工的杨维铨发现,奋力拖救,把李月美从压扁了的驾驶室中抱出来,马上送往医院进行急救。

      在急救过程,医生惊奇发现,这位英武的南侨机工竟是女儿身。? ?
 ? ?    
      杨维诠也是槟城华侨,祖籍海南琼东(现琼海)福田镇。论个头,比李月美要矮半截,论长相,相貌平平。论才艺,远比不上李月美。但他有海南琼东人的朴实厚道。? ? ? 

     杨维诠奋力救下李月美,又亲自送他入医院,他还留下来精心照料李月美。当时,他是把李月美当战友加兄弟,没想到,对方竟是个女孩子。

      盼望着能早日重返战场的李月美央求他保密时,杨维诠满口答应下来,仍象小哥哥一样无微不至的护理她。? 
? ? 
     ?性格方面,李月美既倔强如钢,又柔情似水。在医院的治疗与杨维诠的照顾下,李月美身体很快康复。

     杨维诠的热心、善良、诚实、厚道,深深打动她的心,俩人产生真挚的爱情。? ? ? ?

      当杨维诠带着还了“女儿装”的李月美来到队长面前,队长与队里的全体南侨机工无不称奇。? ? ?
 
    ?这一桩滇缅公路巧结的传奇姻缘,这一位花木兰式的巾帼英雄,在海内外顿时被传为佳话。

? ? ? ?从此以后,李月美脱下南侨机工服装,成为一名“白衣天使”,在军部“红十字会”医院从事护士工作。

     在医院里,聪明伶俐的李月美,用娴熟的护理技术,尽职尽责照顾伤病人;用优美的歌声、爽朗的笑声,帮助伤、患者驱逐伤、患者的痛苦;她女扮男装、勇赴国难的传奇,让伤、患者深受鼓舞。伤、患者异口同声地称赞她为“纯洁的白衣天使”。凡是经她护理过的南侨机工伤病员,即使是在半个世纪之后的今天,回忆此事之时,仿佛就像昨天一样,记忆犹新。? ? 
? ?
     不久,杨维诠与李月美在军部“红十字会”医院举行婚礼。

? ? ?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无条件投降。李月美与幸存的南侨机工战友们,怀着无比激动无比欢乐的心情热烈庆祝这一来之不易的胜利。? 
? ?
    为表彰南侨机工赤子功勋,国民政府侨务委员会特颁发了奖状,文为:“华侨机工李月美,热心爱国,敌忾同仇,抗战军兴,应募服务,前后七载,备致勤劳,应予嘉奖”。军事委员会战运输管理局也发给李月美荣誉证明书,内容是:“兹证明:李月美于抗战期间,由南洋回国,在公路运输服务,颇著勤劳”。? ? ? ?

     若干年后,星马报界曾以“当代花木兰”为题,详细地将李月美的事迹加以报道。廖仲恺夫人、著名社会政治活动家何香凝女士为彰其爱国精神,特题“巾帼英雄"四个大字,赠李月美作永久纪念。

     这面红绸锦旗,李月美一直珍藏在身边,视为至宝。可惜在1966年红卫兵大破四旧狂潮中被抄家,至今下落不明。? ? ?
      1946年,李月美复员回到槟城。当年她乔装打扮不辞而别,曾使母亲老泪纵横。而今“花木兰”重着女装奏凯归来,全家团聚,皆大欢喜。

      与家人团聚之后,李月美便与丈夫杨维铨带着孩子定居缅甸,开设一间咖啡店。


图:在缅甸生活期间的杨维铨、李月美夫妇。


    数年之间,李月美生了10个孩子。她坚持对孩子进行中华文化教育,牢记华族之根。

? ? ? ?李月美永远不会忘记,1954年,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访问缅甸时,李月美作为华侨代表参加了座谈会,受到周总理的亲切接见。当缅甸侨团介绍她是当年女扮男装回国抗日的“花木兰”时,周总理连连称赞:“巾帼英雄!”,周总理还语重心长地叮嘱:“要注意培养下一代,让孩子们到祖国读书吧!”。? ? 
?
    李月美牢记周总理的教导,为此,她计划将孩子培养成为出色的翻译人员,为中缅友好交流与友谊贡献力量。于是,她有计划地开始做好培养子女学习中英、缅多种文字的安排。? ? ?
 
“你舅舅李锦容呢?也一起复员回槟城吗?”

   ? ?“没有。舅舅在开运送军火弹药返回路程上,遭遇敌机跟踪轰炸而光荣牺牲。舅舅生前曾获‘华侨机工回国服务荣誉纪念章’”。? ?? 
? ?
 “海南不少夫妇,前面生了几个女孩子,非要生男孩子才罢休。你们家也是这种情况么?"? ? ?

   ?“不是的”杨善国回答道。

? ? ? ?据老杨所述,他妈妈李月美是个言必信行必果的人。李月美一连生了四个女儿后,与丈夫一起从缅甸回乡给逝去的公公婆婆竖墓碑,杨维诠在墓碑上刻上“儿杨维诠、孙杨善龙、杨善虎立”(本地有风俗,可以在先人墓碑上提前刻上儿、孙辈的名字)。

    回缅甸的次年,李月美生了儿子,基于“有国才有家”的人生理念,夫妇给儿子取名杨善国(与著名革命烈士杨善集同宗亲)。此时,夫妇已有四女一男。本不想再生育,可不能违背对先人的诺言,决心再生一个儿子,哪知道又一连生了四个女儿,直到第十个孩子出世,取名“杨善中”(意为让孩子永远记住自己的祖国——中国),就不再生育。


图:左为杨善中。
     告别老杨夫妇时,老杨小心翼翼地向我提出“我很想要一张‘纪念南侨机工回国抗日七十周年’大会合影相片……”。? ? ?    
    
     “哦。参加纪念大会者很多,只有工作人员才印发一張合影相片。这样吧,我先把我那张送给你留念。以后我再跟王春煜教授要底片自己冲洗好!” ? ?
 ?
     老杨喜出望外,一再道谢。

后记:
    送我下楼时,老杨怯生生地对我说“能请你帮我一个忙吗?”。

   “说吧。能帮上忙的我尽量帮”。

   “我在英德茶场的工龄少算几年。这几年工龄,算起来有一百多块呢!”

     我知道一百多块对于这种贫困户的作用。

    于是,我又为杨善国打抱不平而奔走呼号,海南省万泉河文化研究会领导的共同努力下,很快得以完满解决。

      当我打电话把落实工龄的喜讯告诉杨善国时,夫妇感恩不尽。

    林少川写的李月美的长篇报告文学,见本书附录。
  
  • 高岚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23/8/30 16:17:02
  • 来自:广东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谢谢陈忠明老总的一再打赏鼓励!感激并感动中。
活到老,学到老,写到老。
  
  • 琼海陈氏房产
  • 发表于:2023/8/31 6:47:29
  • 来自:海南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高岚老师你真棒!送本去琼海档案馆保存,让他们的精神永存。
琼海陈氏房产
  
  • 高岚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23/8/31 9:02:42
  • 来自:广东
  1. 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陈总,本书先在《在线》连载。连载完后经整理再出版。
   谢谢陈总对本书的关心!
活到老,学到老,写到老。
  
  • 高岚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23/10/16 13:17:30
  • 来自:海南
  1. 5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李大师所写之三,文章描述有血有肉,故事跌宕起伏,令人肃然起敬。
一一乡土艺苑群标新
活到老,学到老,写到老。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