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问世之路》连载六十八

  • 高岚
楼主回复
  • 阅读:2718
  • 回复:0
  • 发表于:2024/1/31 5:26:53
  • 来自:海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琼海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琼剧<南侨情>问世之路》连载六十八

琼剧<南侨情>问世之路》连载六十八

    第62章   抗美援朝战场上的琼籍南侨机工
             (一)

                 李高兰

     编者按:

       抗日战争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重大的历史转折点,它不仅标志着中国在抵抗外敌侵略方面取得了全面的胜利,还加速了国内的社会变革和文化觉醒,同时也在国际层面上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

      南侨机工事件,是华侨抗日救亡的一座不朽丰碑,是中国和东南亚地区人民的共同记忆。

     伟大抗美援朝战争,打出了中国的国威和军威,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使中国军队取得了以劣势装备战胜现代化装备的敌人的宝贵经验,加速了人民军队的建设,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议赢得七十来年和平环境。

     如果说,800名勇赴抗日战场的琼籍南侨机工是海南永远的光荣与骄傲的话,那么,走上抗美援朝战场的琼籍南侨机工更是海南永远的光荣与骄傲。
     
      
     2023年国庆档期电影,内容可谓丰富多彩,拍摄、制作可谓高档次。当时本人在深圳生活,陈凯歌导演的《志愿军出击》一开映(9月28日),便购票观看。  

       因为怀有较浓厚的南侨机工情结,因为正在撰写《琼剧<南侨情>问世之路》一书,因此,观看此部电影,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肖央饰那个瘸子司机,虽然镜头短,台词少。

    后来才知道,肖央饰的这位角色名字叫赵安南。他是从国内开车把武器弹药送到抗美援朝战线南侨机工。

    赵安南一出场就是个瘸子(他的腿是在抗日战场上负的伤),而且已经完成运送弹药任务。当时,他的车队有车、但是没有司机(好多司机都牺牲了),于是从美军俘虏里面挑选司机给他用,因为从南洋回来的他英文娴熟,与美军俘虏沟通流利。

     电影里,战火越打越猛,我军伤亡惨重,赵安南瘸着腿,从司机室钻出来,他端着与别人不同的枪,眼里喷着火,嘴里说“去死吧!”一枪扳倒一个敌人,百发百中,就象狙击手。





     他的动作、他的枪法,震惊了旁边的志愿军战士。

      这位志愿者战友看着他手中很老的枪,诧异问他“你不是司机吗?”

     赵安南头没抬,边开枪边回答“你知道抗战南洋机工团吗?”。

     接着,他得意地说“这枪在缅甸(据说是演员口误,原本是“滇缅〞)打了十二个日本鬼子!”。

   这是一部近现代史中向保家卫国的战士致敬的电影,电影中展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革命者,在同一个历史阶段、肩负同样历史使命时,他们作出的同样的选择。虽然是小细节,但就几句台词,几句话,就把不同历史时期革命者的理想信念展现了出来爱国热情,为国捐躯,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

     抗日战争时期,一位位南洋机工,已经在滇缅公路上保家卫国了一次,可以说是死人堆里爬出来。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己是人到中年的他们,义无反顾的,带着强烈的爱国热情,带着他的枪,与那些充满了热情与热爱的朝气蓬勃的年轻人一起,奔向朝鲜战场。

     南侨机工走上抗美援朝战场,这不是杜撰,而是真真切切的事实。

     2009年4月6日本人参加“海南省纪念南侨机工回国抗日七十周年”纪念大会,拜读南侨机工子女陈勇、陈达娅合著的《再见吧!南洋》一书。



    书中,陈勇(海南文昌人)谈到他的父亲陈邦兴坎坷的一生,谈到他父亲参加抗美援朝经历。

    全文如下:

    3193名南侨机工,来自南洋不同的地区,都有相同的经历和命运。据父亲的档案、自传和生前的口述记载,他的一生是这样传奇地走过来的。

     我的父亲陈邦兴,1912年出生于海南省文昌市东路镇坑尾村一个极其贫困的家庭。兄弟姐妹共七口人,父亲8岁时,祖父就已病逝了。

     当时正是民国初期,军阀统治琼崖(海南)期间,摊到琼崖人民头上的苛捐杂税多如牛毛。      

     据不完全统计,当时共        有250多种税,连老百姓做饭的锅、挑担的扁担都要缴捐纳税。凡是能够剥削的,反动统治者都不放过,其统治的手段是极端黑暗残酷的。

     老百姓难以生活下去了,只好漂洋过海到国外谋生。

        可想而知,祖父去世后,单靠祖母的劳动来维持家庭其他六口人的生活是十分艰难的。于是,祖母决定让8岁的父亲和10岁的伯父陈邦光替富裕的大户人家养牛为生。五年后,13岁的父亲跟随四叔母到马来亚太平埠,15岁的伯父跟亲戚到泰国北汶浪,开始了他们幼年的漂泊生涯。

     当时海南岛文昌和琼海侨乡,穷人家庭为求生存大都        到        选择出洋谋生。        

       几块光洋(银元),搭乘木帆船海上漂流一周,父亲便踏上了马来西亚这块寻梦的        土地。在亲戚的帮助下,他        开始在马来亚太平埠的济文咖啡茶馆打工。

     1928年,他在马来亚怡保合力和美国福特汽车修理行学电工、学开车。同年,又在马来西亚的怡保保合力和美国福特汽车修理行学电工,学开车。这一段经历,为父亲后来的回国参战打下了汽车机工技术的基础。

    一年之后,他又回到太平埠济文茶馆,后到合美咖啡茶室继续打工谋生,一直到1939年5、6月间。

    此期间,合美店的海南籍华侨为数不少,谢川周就是其中的一位。

    十四年下来,父亲省食俭用,每年寄钱回家接济母亲生活外,还有些积蓄。

      1939 年,已21岁的他,按四叔的意图正准备策划与一位福建籍老板的独生女入赘成亲之事。这时        中国国内日军侵华峰火漫天,国家处于危急存亡关头,爱国侨领陈嘉庚先生号召南洋爱国青年,参加南洋华侨机工服务团回国抗日,父亲目睹热血沸腾的南洋青年一批又一批回国,认为国难当头匹夫有责、便不顾家人的劝阻、果断中断这桩婚事,于7月中旬从马来亚太平埠赶到新加坡,加入了第八批回国机工的队伍。他在得到陈嘉庚的接见和鼓励后,在《再会吧,南洋!》的悲壮歌声中告别了亲人,乘“丰祥轮”经三天三夜的海上航行,从安南(越南)的西页上岸,然后转乘火车经河内,于同年7月27日抵达中国昆明。

     父亲被安置在昆明西南运输处潘家湾训练所步汽教练队,经过几个月的步兵和驾驶训练后,被编入西南运输处汽车运输队华侨义勇队第九大队二十六中队当驾驶兵第九大队。

     于1939年12月27日启程到达芒市后,接收第十二大队新车,承担军
火物资运输任务。驻扎芒市,主要运输路线是腊戌至芒市,遮放军火        库至保山。

      当时,每个        华侨机工        都要过翻车、疾病和空袭三道生死关。

    1940年10月,                滇缅公路被封锁了三个月后重新开放。此时,正是滇缅公        路运输高峰期。年底        (11月),第九大队从芒        市(遮放)调来保山,和        第十一大队合编成第十五大队,驻扎保山永保书院。主要任务是保山至芒市和保山至昆明之间运输军火。1942年3月调到缅甸的八莫(Bmo),在军事委员中缅运输局汽车运输队华侨第三大队十一中队承担抢运军火任务。4月29日腊戍失守,滇缅公路中断。

    1942年5月3日下午接命,华侨第三大队抽调人员组成义勇队,两小时后开始炸毁八莫的军火库和所有汽车,以防我军撤退后军火库落到日寇手中。

     完成任务后,他们最后一批从缅甸八莫步行 20 多天撤回国内云南下关,沿途从密支那经腾冲至保山瓦窑,穿过        怒江和高黎贡山,全程约1500华里山路,平均每日行60华里。   

    一路上,他们因饥饿、蚊虫叮咬,还有日寇飞机的轰炸,伤亡惨重。到达下关时,几百人的义勇队,活着的官兵只存144人。    

    1942年7月13日,这支队伍在大队长雷震阳的带领下,继续撤回昆明,到华侨第二大队报到后,在昆明石塘山(现昆明近郊8公里处的昆明陆军学院)接受步兵和煤碳车驾驶训练三个月。

    1942年12月,父亲加入中国远征军炮三旅赴印度,参加中国人印远征军,后改编为中国驻印军(Chinese Army In India简称CAI)。1943年1月,在中国驻印军炮四团三营七连任上等兵(海南琼海籍南侨机工王云峰同在炮四团)。期间,他到盟军大本营一一美国设在印度东北部的兰姆伽训练基地汽车学校训练,一星期后拿到毕业证(派司),先留下担任三个月的助教,再回到七连。

       1945年4月25日,缅北反攻胜利会师芒友后,他回国到昆明,再调到贵州麻江休整和运输抗战物资。

        1945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南洋华侨回国服务团神圣使命完成了。    

       当年回国的南侨机工3193人(其中,海南籍约有800多人),他们在抗战中勇于为国捐躯,成为无名英雄的有1800多人,约占机工总数的三分之二。活着的人欣喜若狂,奔走相告,经过艰苦的6年回国抗战,他们即将凯旋南洋和家人相聚了。据统计,重返南洋的南侨机工约有460多人。剩余的600多名南侨机工,一部分人因失散各地,无法联系。一部分人因编入军队与国民党封锁消息等各种原因,失去南返的机会(其中大部分散落在祖国西南边陲的芒市、保山和昆明等地)。

     抗战胜利后,父亲编入国民党部队的炮兵团,被抽调上内战战场。于是,1947年到徐州进攻鲁南时,于元月4日被解放军打垮,回到徐州连部休息了一个多月。同年3、4月间,炮四团和炮五团解编,他分配到独汽一营二连开车。之后,又调回到炮四团部当司机。

       父亲与其他爱国华侨,原本一心只为抗日而回国,让他们去打同胞谁也想不通,都不想参加内战。

       1949年的淮海战役中,炮兵团被解放军包围时,炮兵团的南侨机工利用这个机会悄悄脱离国民党军队,开车投诚解放军,并于1949年1月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成为华野四纵队汽车队战士,投身到淮海战役中,最后,胜利渡过长江解放了全中国。   

     1951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四纵队奉命以中国人民志愿军身份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战争。

    同年9月6日晚上,父亲从辽宁省沈阳苏家屯汽车独立营出发,次日早到达安东。12日接车,17日跨过鸭绿江,19日到达志愿军后方勤务汽车暂编二团四连报到,任副班长。

     在朝鲜战场的三年期间,他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和敌机的轰炸,一次次地完成任务,曾受过伤,两次立功受奖。

     朝鲜战场上,父亲受伤最严重的一次,是整个汽车连没能冲过美军空军封锁线,他被美军投下的燃烧弹烧伤,留下全身伤疤。后来,志愿军运输部队掌握了敌机轰炸的时间规律,便以轰炸后越过封锁线,这就减少了志愿军的伤亡。

    父亲在朝鲜战场上最难忘的一件事,就是汽车连刚过鸭绿江大桥后,没有多久时间,就遭到美军轰炸机的轰炸和扫射,整个汽车连几乎没有完整的汽车,人员和军火损失惨重。他的助手是一位入伍不久的年轻四川兵,坐在驾驶室右座上、胸部被飞机的机枪打穿了。

       瞬间失去战友的痛苦,使父亲的内心燃烧起杀敌报仇的怒火。

        后来的战斗中,他的脑海里总也忘不了这一幕,每一次执行任务,父亲都是不怕牺牲、勇敢参战。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父亲于1954年7月胜利回国,在中南军区暂编廿八团四连。


图:南侨英雄暨抗美援朝英雄陈邦兴遗像。

图:陈邦兴荣获的参加准海战役与抗美援朝勋章。
     1954年9月,父亲复员回到阔别30年的故乡一一海南岛文昌市东路镇坑尾村。

     2006年7月间,我回到家乡海南文昌东路镇坑尾村。在一次与村里的老人聊天时,74岁的符壮菊大嫂对我讲起这件事:

    “1954年9至10月间,文昌县潭牛政府(文九区)通知村里,志愿军陈邦兴从朝鲜复员回家,坑尾村要派人到潭牛区去迎接,还要准备房子打扫卫生安排他回家后的生活。

    到潭牛接你父亲那天,全村有十多人去,我也去迎接。进入坑尾村,你父亲一眼就认出了我的婆婆李日花,你父亲叫她一声大嫂后,俩人相见抱头大哭,你的奶奶赶到也在旁边哭成一团。全村在场的人,不管见没见过你的父亲,没有不哭的。因为你父亲13岁就离开海南故乡到南洋打工,不但三十年没有回过家乡,而且是三十年杳无音讯,村里人以为他已死了,没想他突然回家……”。

    记忆中的符壮菊大嫂,眼眶里充满着泪水。

      符大嫂继续说道:“为了照顾你父亲的生活,村里按        政府的要求,选了我家一间好的        房子打扫干净,准备给你父亲        住,但你父亲执意要在自己破旧漏雨的房子和你奶奶一起        ,照顾你奶奶的生活,补偿几十年做儿子的‘不孝’。但        想归想,没有几个月,你父亲又分配到海南自治州委工作。1968年你奶奶去世,你父亲因为是‘特务’被打倒,都无法回家送葬。你奶奶这辈子命苦,三十多岁就守寡,老的时候没有孩子在身边,只靠村里人给水给饭,走的时候,也没有亲人送葬,没有享过子孙福。你父亲在晚年回到坑尾村时,大家一谈到你奶奶,你父亲就流泪。”

      符壮菊大嫂的回忆也刺痛了我的心。

     30年后的相聚仅有几个月的时间,父亲又开始走向新的工作岗位,1955年他被分配到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人委。由于父亲经过战场的锻炼考验和拥有较好的汽车驾驶技术和        有修理能力,组织上安排他为黎族领袖、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州长王国兴当专职司机。他是第一批到海南的山区通什参加组建海南自治州政府的人员之一,从此扎根少数民族
地区。

     1958年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撤消,父亲随同赵魁富书记下放到海南黎族自治区乐东县县委工作。1963年中央严禁地方县级领导使用小轿车,县里又决定父亲连车带人下放到乐东县人民医院,县委领导的专车变成了为群众服务的救护车。

    1966年,因南侨机工这一段历史,父亲受到迫害,被扣上种种帽子监督劳动数年,平反摘帽后恢复工作。1977年退休。

     平反后不久,由于老人冤屈多年,受过伤,劳累成疾,1985年5月1日病故于海南省人民医院,享年73岁。

      这就是父亲坎坷的一生。

      一路走来,他历经了15年硝烟弥漫的战场,是战争的幸存者。

     父亲作为南侨机工、中国远征军、中国驻印军的“二战”老兵,历经
抗日战争。

    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四纵队的战士,他渡过了长江,投入到解放战争。

    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为保家卫国,他跨过鸭绿江参加了抗美        援朝战争并立下战功。民族危难之时,他同那3193名南侨        机工一样,热爱自己的祖国胜过热爱自己的生命。        

     时光流逝,虽然那是六十多年前发生的故事,但用心        去追听那远去的枪炮声,我依然为有这样一位英雄的父亲        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因为,他以民族利益作为自己的        人生追求。        

            15年的战争,给父亲留下了半身子的伤疤。记得我上        复工        小学时,每一次看到年老的父亲洗澡,都是用一个从战场        带回来的军用铝锡合金小圆脸盆,装满一盆温水,到卧室        里小心地擦着身子,从来没有看到他在公共的地方或大众        眼皮下洗澡。

       一次,当他洗澡的时候,我进到房间里。刹那间,我无法相信自己的眼睛,目不转睛地看着父亲的胸,胸部布满累累的疤痕,真把我给吓坏了。

    我惊恐问:“爸,是谁打伤您的胸?”

     父亲以爷爷般的口气,慢慢地告诉了我胸部受伤的事。

     在朝鲜战场上,一次抢运军火时,全连官兵的车队被美国的飞机发现,扔下威力相当大的燃烧弹,全连几乎全部牺牲,父亲和几位志愿军战士因及时发现了一口井,叉开双脚、躲到井内才算躲过一劫,但最后还是被严重烧伤。

     父亲的这段故事,在我幼小的脑海里留下深深的记忆,心里无比痛恨美帝国主义强盗。

     抗战时期,在滇缅公路和缅甸战场上所受的伤,他一字未提。后来,我渐渐地长大,也明白了他在那个年代怕人误解的难言之隐。这一块搁置在他心中的痛,当由后人来正确诊断和医治。

    由于受过伤,父亲在走路时总是气喘,特别是到冬天,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和慢性支气管炎常常发作,上气不接下气的,总是要住院治疗。

     七十年代后期,经常是父母同时住院,两个老人都由我一个人照顾。做完父亲喜欢的面食,又要做母亲喜欢的海南稀饭。

       这段经历,对我的人生未来而言,那是一种宝贵的财富,一种用钱买不到的克服困难的毅力。

       以上摘自《再见吧!南洋》一书中陈勇的回忆。



图:陈勇赠书中国远征军战士。


后记:
     
     我对本文中南侨机工十抗美援朝英雄陈邦兴的儿子陈勇说“呼吁凡是有南侨机工籍贯所在的省市,把'抗美援朝战场上的南侨机工’做为一个专题研究”。

     “好建议。以当前中央对宣传抗美援朝这段历史非常接轨!”陈勇答道。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