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琼海民间文化》(歌谣·故事卷) 由曾宪峰主编,是在20世纪 80年代《琼海县民间歌谣集成》和《琼海县民间故事集成》两本油印资料本基础上整理、编审完成的。书中收录的不少歌谣与故事具有深刻的生活哲理和浓郁淳朴的民俗风情及其生活情趣,是万泉河流域艺术百花园中,别具艺术特色的一朵艺术奇葩。为更好的保护和传承民间文化,受主编委托,特通过琼海在线网络平台对全书进行连载,希望读者喜欢。
连载:《琼海民间文化》故事卷|民间故事348-352仙塘村 相传在二百年前,广东省海南岛定安县第五区石壁乡(现为海南省琼海市石壁镇山石塘村),住有十一二户人家,六十多人,村前有一个小小池塘,长约百米,宽仅二十米,深有二米多。
一天,风云突变,满天乌云,雷声阵阵,下着倾盆大雨,水势猛涨,小池塘顷刻间白茫茫的一片。水连天,天连水。村里老人见此景况惊恐万状,都说从来未见过这小小的池塘如此作孽,料必不是龙王作怪,就是仙人降凡。
水退了,果然池塘旦间变成一个长八百多米,宽三十余米,深十多米的大池塘了。塘边卧着一个长六米,宽二米的大石,人们跑去看时,事有出奇,石面平滑,上面却印着一只人的左脚脚印计有一尺长五寸大,脚趾分明。时隔几天又有人在一里外的山坡上发现一个大石头,上面也印有人的一只右脚,画图拿与那左脚印一比正好吻合。村里老人们都兴奋地说:“真是仙人下凡路过此间,必是福星降临,财丁两旺。
俗话说:人生有缘,事有巧合。第二年,塘边这个村,一连出了,父子五人齐中秀才,全村欢喜若狂,奔走相告,一传十,十传百,很快传到方圆数十里的人们都知道。一连数个月,来人拜访看望络绎不绝,村里闹得热气腾腾。后来,这个村还连续出现了庠生,贡生,乡进士等人才。村中父老为纪念小池塘之变化,把“山石塘村”改为“仙石塘村”。一百年来,这个村从十一二户人家已增至八十多户,从六十多人增加到四百多人,大、中专、高、初中等人才辈出,后来人们又把“仙石塘村”改称为“仙塘村”。
【讲述者:蒙国才 采录者:周维琼 采录于:阳江镇】
铁匣子
从前,有个老头养了两个儿子,可当两个儿子成家立业后,都各顾各个,对丧失生活能力的父亲爱理不理。原来兄弟俩商量好每人对父亲轮流照顾一个月,但逢大月最后一天,兄弟俩经常丢下老人不管。因为他们兄弟各自以一个月 30 天计算。大月三十一日那天,轮到谁照顾都感到吃了亏,不愿意承担这一天。因此,每逢大月,老人家便会至少挨饿一天。
老头对俩儿子的无情计较至使自己挨饿十分气愤,便同一位堂侄子商量好对付这两个不孝儿子的办法。有一天,老头乘两个儿子都在家的时候,把那侄子请到他家里来,当着两个儿子的面说:“我已经老了,和你们生活的日子不长了。我这辈子没有什么留给你们,只有祖传宝物一件。现在由你堂兄阿明替我保管。等我死了以后,由他来按照我的吩咐安排给你们。”说着从怀里取出了一个闪亮的铁匣子交给那位堂侄子。
这铁匣子里到底装着什么东西?那闪亮的铁匣子和“宝物”两个字在兄弟俩心胸震动相当大。从那后,兄弟俩对老人家再不敢怠慢了。他们天天争着办好酒好饭菜服待老人。但是吃这些酒菜,老人家总觉得不是好味道,因为老人家知道两个儿子在乎的不是他,而是那铁匣里面的“宝物”。过不多久,这老头果然就死了。
老头死后,他那堂侄子当着两个儿子的面把那铁匣子打开。只见匣子里面只有纸一张,上面是老头亲笔书写教育两个儿子的一封遗书。
【讲述者:符蒙杰 采录者:符贻炳 采录于:石壁镇】
“神主牌”的故事
宋朝时,有一个人经常打骂母亲,把母亲当家奴对待。有一次他看见家里的母牛生子艰苦得很,便想到母亲生他也会很艰苦,觉得打骂母亲很不应该。有一天,当母亲送饭给他吃时,由于养牛回来,手中的训牛棍还没放下,便要接母亲送来的饭,母亲以为儿子又要打她,拔腿便跑,边跑边回头看,却不小心撞在一支田桩上死去。儿子后悔不已,后来他将此田桩刻为神主牌,造祠安放,定时敬奉,并定下祠规:日后村里凡是儿子打骂父母,祭祠堂时拿神主牌打屁股。
【讲述者:朱世位 采录者:王朝灿 采录于:龙江镇】
三女婿比诗
从前有一户人家养了三个女孩子,分别许配三婿,大婿是秀才,二婿是武士,三婿是农民。有一天,他们相约到一家酒店饮酒作乐,大婿秀才不怀好意,想乘饮酒玩乐之机,出题吟诗比高低,谁个输了谁就付酒钱,企图借此机会悔辱二、三婿。他们同在席上饮酒时,大婿秀才便提出比诗要求,他说:“我们今天三个人同饮一席酒,是否吟诗比高低,输了的就付酒钱?”这一提议,二婿、三婿也同意。诗题就由秀才命,秀才说:“我们用‘弯’、‘间’、‘易’、‘难’四个字作诗。每一诗句嵌进一个字,四句成一首诗。"正在喝酒中,秀才从窗口向天上一望,先吟一首诗:“天上月亮弯又弯,嫦娥站在月中间,要想绘画很容易,欲想取月很艰难。”这位秀才自以为他吟的诗是绝诗,估计那两位输定了,接着那位武士说:“我只会的武,吟诗我是不会的。”正在为难的时候,他的手触及身旁带来弓箭,骤然想起他练武的时候射箭的动作,诗就涌上心来,他吟:“竹作弓姆弯又弯,一箭射进靶中间,箭射出去很容易,想箭回头很艰难。”那武士认为他吟的诗还比秀才的强,酒钱硬不是他付的了。当时那位农民只顾喝酒,似乎不理作诗的事。但其实他是边吃边想。秀才和武士心急,便多次推那位农民赶快作诗,如果诗吟不出来就得付酒钱。不料那位农民立即停了吃喝当场也吟了一首诗:“土做酒壶嘴弯弯,肉菜放在桌中间,要我吃了很容易,叫我出钱难上难。”这时,三个人谁都说自己吟的诗好,争论不休,最后一同告官去,官说:“还是农民吟的诗好,这诗符合实际,比较现实。”结果那酒钱就由秀才、武士他们付了。
【采录者:王朝灿 采录于:龙江镇】
“维持会长”翁祚炳故事三则
一、杀错日期
在石壁地区,至今人们还颂传着翁炸炳的事迹。那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翁身为日本维持会会长,他身在曹营心在汉,暗地沟通抗日军民,悄悄为抗日工作通风报信,为民排忧解难,做了许多有利于抗日和有益于人民的工作。
有一次,有一个附近山区的老百姓为山里的抗日军队宰猪送肉,不幸被日军的巡逻队发现,并咬定这个村庄的老百姓暗地通“匪”,良心大大的坏,要砍尽杀绝整个村庄的老老少少。在紧急关头,跟随日军的老翁维持会长出现在村长面前,用手指着村长的脑门说:“你这个老糊涂,我不是叫你们明天杀猪给皇军送去吗?怎么你今天就宰了?”由于村长和老翁的脑门相通,明白老翁话中有话,便随机应说:“会长,你叫我们十二杀猪给皇军送去,今天不正好是农历十二吗?”但老村长心里明白今天只是农历十一。老翁晃着脑袋,装做哭笑不得的样子走到日本队长跟前嘀了几句,使日本队长明白了这是一场误会而同意队伍扛着猪肉走了,顿时使压在整个村庄男女老少心头上的石头一下子掉了下来。
二、铲除内患
有一次,各村的头人集中一起商议怎么组织人手,准备各种物资支持山里的抗日军,不料,在头人中出现一个通日的内奸,把这一消息传给日本警察队队长。警察队长把此事向维持会长老翁做了通报老翁却反口说:“不,据我可靠消息,是他暗中组织人手给山里运送各种物资而施的借刀杀人计。”于是,翁维持会长利用他的职权巧妙地利用日本鬼子的手,把那个内奸给杀掉了。
三、放走一个,保护全村
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鬼子为了不让老百姓给山上的抗日军送粮,把各村的粮食一颗不留地集中起来。因而,日本粮仓经常发生粮食被偷的事。有一次,珠山村有一百姓偷粮的时候不注意,把麻袋弄破了,谷子掉在地上,把日本警察队引进村,老翁知道后,赶紧通知偷粮的人跑上山,然后把偷粮的责任往他一个人身上推,使全村避免了一场灭顶之灾。
【讲述者:符植焕、符祥梓 采录者:符贻炳 采录于:石壁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