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从琼海到上海:烟火里的乡味传承

  • 琼海在线
楼主回复
  • 阅读:3660
  • 回复:11
  • 发表于:2025/5/12 11:19:39
  • 来自:中国 海南 海口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琼海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从琼海到上海:烟火里的乡味传承

◇张运燕

五一节小长假的最后一天,我坐在上海静安郁金香公园的梧桐树下,不经意间浏览琼海在线,读到了知名作家李高兰老师的佳作《潭门 “咸鱼汁”》,以及尚未发表的《记忆中的 “番薯头”:岁月深处的温暖和变迁》(征求意见稿)。尤其是《记忆中的 “番薯头”》这篇散文,勾起了我无数回忆,令我感慨万千。

为梦奔波,择居学区

在上海,女儿和女婿为了给孩子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获取优质的教育资源,卖掉了浦东的一套新房和旧房(那是他们婚前各自的居所),在浦西静安购置了一套宽敞的学区房。如今,他们每天都要跨越整个上海,从浦西赶往浦东上班。在熙熙攘攘的城市中往返奔波,路上花费的时间长达两三个小时。但对他们而言,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因为两个孩子能在优越的学区环境中成长,是他们最大的心愿。

这套房子南北通透,三面采光,布局十分理想。东边种着两棵枣树和一棵石榴树,此时正是石榴花开的季节,红艳艳的花朵挂满枝头,格外艳丽;北边有一棵白玉兰树,树荫下还种着杜鹃花,四月的暖阳中,杜鹃花开得正盛,吸引着人们驻足观赏。西边与陈大哥、张姐家相邻;南边则是一个约 50 平米的小院子。在上海这样寸土寸金的地方,能拥有这么大的院子,实在难得,孩子们也因此有了更多亲近自然的机会。院子里有一株广柑树,每年都会开花结果;还有一株枫叶树和几株山茶树,院外更是种着三棵桂花树。冬季,枫叶红似火;早春二月,白玉兰优雅绽放;四月,广柑花香气四溢,杜鹃花与山茶花争奇斗艳;到了八月,桂花飘香,整个院子和屋子都沉浸在馥郁的香气中,令人心旷神怡。熟透泛红的枣子,常常引得路过的行人忍不住摘上一两个尝尝鲜。与西边张姐家仅一矮墙之隔,她家院子里的玫瑰花、月季花、牡丹花等花卉竞相开放,姹紫嫣红,美得令人心醉。张姐养成种花的习惯,源于当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艰苦岁月。在她独守知青点的一年多时间里,是花卉陪伴她度过了无数个日夜,从此她便与花结下了不解之缘。如今返城四十多年,种花不仅是她的兴趣爱好,更是一种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与享受。

小院农耕,情牵家乡

在女儿家的院子里,除了铺设瓷砖供孩子们玩耍,还特意留出一垄地。勤劳的老伴在这块小小的土地上耕耘,种起了瓜菜。孙子小时候,为了让孩子吃上放心菜,她种上鸡毛菜和萝卜苗,担心市场上的蔬菜有农药残留。还种了小南瓜,瓜藤顺着山茶树攀爬生长,不占太多空间,每季也能收获不少。树荫下,她种上从老家带来的生姜、沙姜和土豆,也都有不错的收成。

这几年,上海超市里的地瓜叶备受欢迎,刚上市时每 500 克售价高达十元左右,现在也得五六元,在叶菜类中算是价格较高的。而女儿偏偏就钟情于这一口,每周至少要吃两三次地瓜叶。她还特意交待,用海南产的咸鱼汁或虾酱炒地瓜叶,味道会更加鲜美。

女儿如今已步入不惑之年,从读大学到工作,离开家乡已有二十余载,但她对家乡的饮食习惯却始终未变。无奈之下,老伴只好在院子里专门种上地瓜叶。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地瓜苗都是从家乡富硒红壤土地上直接留下,然后乘坐飞机,千里迢迢带到上海。女儿常开玩笑说:“过海番薯叶真香,过海番薯真甜。”

女儿虽然嫁给了北方人,但生活方式依旧保留着浓浓的家乡特色,尤其是在饮食上,始终怀念着家乡的味道。就连两个小孙子,也对海南琼海本地烹饪的菜肴情有独钟。

家乡味道,传承延续

每到周末,家里的餐桌上必定会出现海南鸡或温泉鹅。而且吃法还很讲究,要准备一份白切鸡和一份炒鸡。大外孙和女婿爱吃炒鸡,女儿、小外孙和我们则偏爱白切鸡。小外孙对吃鸡更是讲究,每次煮鸡,都一定要煮上一锅海南鸡饭。

他尤其喜欢吃白斩鸡,而且一定要搭配琼海特色的鸡蘸料。还有炒白萝卜,必须加上粉丝,原汁原味才是他心中家乡的味道。自从两个孙子尝过海南鸡后,上海的三黄鸡、辣子鸡、百味鸡等,都难以勾起他们的兴趣。要是一段时间吃不到海南鸡,嘴馋了,每月还会央求父母带他们去海南鸡饭店大快朵颐,过一把海南鸡饭瘾。

海南琼海人对番薯有着细致的分类,有白瓤、黄瓤和红瓤之分,而在上海,通常只有番薯和紫薯两种。大外孙特别爱吃番薯,家里人都笑称他是 “番薯肚”,因为他每餐都要吃上几块。尤其是紫色番薯,更是他的最爱。除了正餐吃番薯,每周早餐他都要吃一两次紫薯包、紫薯条或紫薯馒头。天气炎热时,他还喜欢喝番薯汤,将番薯切成粒状煮汤,再配上红糖,在他看来,这就是无上的美味。大孙子还天真地说:“外公外婆要是回海南,记得把制作方法教给爷爷奶奶。” 童言无忌,却道出了他对家乡美食的喜爱。

往昔岁月,番薯情深

几年前,我曾在《琼海通讯》上发表过一篇散文《番薯吟》。对于我们那一代人来说,番薯是除了稻谷之外最重要的主食。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国家遭遇三年自然灾害,正是番薯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在六七十年代生产队集体所有制时期,除了分配稻谷,番薯也作为粮食分给农户。记得有一年,琼海地区遭受风灾和水灾,稻谷倒伏被淹,严重欠收。生产队便以三斤番薯干(头)折算成一斤稻谷,分配给社员。

在那个粮食紧缺的年代,每次吃饭,父母总会先端出一筐熟番薯等杂粮,让家人先吃个半饱,才会让大家吃米饭。咸鱼汁炒番薯叶更是每天餐桌上的常客,父母常说:“十月番薯穗,好吃过鸡腿”,可见当时粮食匮乏到了何种程度。

有一次在超市买菜,听到上海市民感慨:“现在的番薯比大米贵好几倍,尤其是海南澄迈桥头沙地番薯,每 500 克零售价都要十元左右,可东北、江苏等地的散装米才二元二角一斤。” 大家戏称海南的番薯是 “黄金番薯”。虽然这只是一句调侃,但也从侧面反映出海南物价的情况。

女儿家之前住在长宁区的公寓楼 26 层,每到大风大雨天气,呼啸的风声和雨点拍打窗户的声音,总会让人感到不安。女儿却说这只是心理作用。仔细想想,人生几十年,有苦有累,也有酸甜。在嘉积小城,买地建私宅,生活更加接地气。或许是受我们的影响,儿女们在都市、省城买房时,也都偏爱一楼,喜欢这种带有花园庭院的房子。

我出身农家,世代为农。在大西北青甘大环线旅游时,看到荒芜戈壁滩上的 “大地之子” 雕像,我伫立良久,心中百感交集。他左耳聆听着银河繁星、瀚海长空,右脸紧贴大地,倾听着大地的春雷,目光坚定地凝望前方,仿佛在迎接大地儿女的归来。祖国、大地、母亲,即便是寸草不生的戈壁滩,也是我们的根。母亲或许并不富裕,但我们作为大地的儿女,永远热爱着这片土地。儿女们远离家乡,奔赴远方追寻梦想,尽管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对故乡的眷恋从未改变。家乡的味道,通过一道道菜肴、一份份食材,在岁月的长河中传承,温暖着一代又一代,诠释着游子们对故乡的赤诚之心。

(致谢王锡钧老师和李高岚老师对本文提供指导)

2025年5月8日,落笔于上海静安郁金香公园梧桐树下。

简单生活
  
  • 天涯我在
  • 发表于:2025/5/12 11:55:27
  • 来自:中国 海南 海口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 高岚
  • 发表于:2025/5/12 11:55:35
  • 来自:中国 广东 深圳 龙岗区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标题改的很生动很形象很贴切!
活到老,学到老,写到老。
  
  • 有度闲暇
  • 发表于:2025/5/12 16:34:13
  • 来自:中国 广东 佛山
  1. 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文章贴实际,写出了作者小时候小时真实社会生活及下一代人的大都市灯火阑珊处?? ?? 
  
  • 琼海在线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25/5/13 7:30:55
  • 来自:中国 海南 海口
  1. 4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王惠先生评论:
大都市中的海南式或海南口味的生活,着实让我这个正宗的海南琼海人羡慕不己。城市人生活,农村过日子,各有春秋,各有滋味但能如此将两者相结合,真实地用文字描绘得如此生动,如此有误劲,对我来说还是很为少见。说实话,大学同学运燕老师的文字表达能力日见长进,笔耕不辍让我这个平时无所事事的闲人汗颜。最后,还是祝贺老同学张运燕老师新文问世!
简单生活
  • 琼海在线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25/5/13 7:35:21
  • 来自:中国 海南 海口
  1. 5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文章在新旧交替、城乡碰撞间,展现出他乡游子对故土文化与生活方式的坚守。海南鸡饭、咸鱼汁炒地瓜叶等美食,不仅是味觉记忆,更成为维系家族情感、延续地域文化的纽带,深刻诠释了“乡味传承”的精神内核
  • 运燕
  • 发表于:2025/5/13 15:40:16
  • 来自:中国 上海 上海 普陀区
  1. 6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也不知道怎的。人一但离开了故土,总是心心念念地想着故乡。故乡故土地、故乡的云彩,即便是故乡的空气,都是那么的清新。特别是对上了年纪的人,这就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寄往着无限的遐想。
人们喜欢完美,想离开穷乡僻壤,到大城市去打拼。但在拼搏的过程中,总不会是那么平坦,总是有些沟沟壑壑,有些是跨越不过去的。不曾是多么的坚强,但在人生的道路上,担子是越来越沉重,总想歇歇脚。届时的你就会想起远方的家。家是有味道的,但他是惠存于心灵上。人们有时候是通过舌尖上的食觉和视觉,从而转化过来,人们常叫家乡的味道!这种味道只有你居在远方,时间越久,他就像陈年的酒和陈年旧事,就会溢出陈年的纷芳。
  • 洪春英
  • 发表于:2025/5/13 21:11:04
  • 来自:中国 上海 上海 普陀区
  1. 7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张老师的写作,就像镜子一样。像乡村的孤灯,像夜空里的星星点灯,虽然它没有光束,但他可以照亮人们向前的行程。
都市繁华似锦,是可以寄托奋斗者的终生。但有疲劳时,总想歇歇脚,那就是安歇的地方。那就是故乡,低头思故乡,那就是远方赤子的心声。
  • 运燕
  • 发表于:2025/5/16 5:43:35
  • 来自:中国 上海 上海 普陀区
  1. 8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感谢琼海在线对作品进行剖析和热情洋溢的评述。谢谢你们编辑老师所做的一切。有你们的支持指导。文章就更精彩。
  • xiaohong
  • 发表于:2025/5/17 8:05:36
  • 来自:中国 海南 海口
  1. 9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好文采!
  • 运燕
  • 发表于:2025/5/18 6:30:02
  • 来自:中国 上海 上海 普陀区
  1. 10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感谢此文在王锡钧老师和李高岚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因为他们对乡土文学作品的熟悉的程度,可以说是信手拈来。我总是以学习的态度探讨着。是的,在都市里流涎着家乡的味道,是孩子们就喜欢这一口,经俩位作家的提醒,也就水到渠成了。这就是人间烟火,这就是生活,虽然平淡,平平淡淡才是真,平平淡淡也能出彩。
  • 洪春英
  • 发表于:2025/5/21 6:57:25
  • 来自:中国 上海 上海 普陀区
  1. 11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虽在异域,但不变的是家乡的味道。乡愁、乡情、乡音、乡韵、乡恋。家乡情深依依。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